二、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必须同时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的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作为职业教师所必需的一个心里素养。在现实过程中,增进和培养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是我们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我们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教师良好心里素养有以下的一些标准:(1)正确的角色定位。教师首先对自己的职业角色要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能很愉悦地接纳自己的职业,这应该是我们教师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标准,我们要勇于在社会上承认自己是光荣的人民教师这种专业身份,能自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充分的足够的职业自居心理,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同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认清自己价值观的认知缺陷,发挥特长,弥补不足。正确的角色定位将使我们教师真正获得职业的幸福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2)健康的心理环境。这里的心理环境是指我们教师在从事教育事业时的一种内心活动的环境。健康的心理环境,是指我们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具有稳定的心境,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这样良好的积极心境,只有具有了一个好的心情,才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要微笑着对待每一天,微笑着面对每一位学生,微笑着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3)恰当的自我评价。正确地认同自身、接纳自身,恰当地评价自我、期待自身,是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必要之义。一个教师只有自己首先是一个充满信心的人,才能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生始终充满信心,也才能正确地运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实施科学的教育,从而才有可能卓有成效地“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4)精勤的思维习惯。教师良好的心理素养来自于教师自身的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不是鹦鹉,不是喇叭,而是艺术家,是工程师。艺术家和工程师的魅力就在于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思想。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死书、死教书、把书教死的话,那他就一定不是一名有魅力的老师,最起码不是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我们的语文老师尤其要在教育教学中要积极思考,要敢于具有自己的思想,要远离平庸,切不可人云亦云。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有魅力,也才能“争取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灵”。(5)和谐的师生交往。善于接纳他人,有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是教师心理素养好的一个具体指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要用平和的语气与人相处,和睦融洽,善于处理师生关系,要用平等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有宽容之心,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和优点。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养还包括: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等,限于篇幅,不一一论述了。总之,一个自身的心理素养有问题的老师,能受学生欢迎,能“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能卓有成效地“去争取”并争取到“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不不能想象的。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使得很多教师明显的具有了心理障碍,且不谈屡屡见诸报端的教师自杀自伤的极端的个案,光是那些平时看起来敬业乐业、守时守纪、循规蹈矩的教师中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就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了。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我们不是常能听到或看到周围一些老师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吗?什么压力大,什么情绪紧张焦虑等。这样的消极心理不仅有损教师的身心健康,还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有碍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必须同时是一个具有丰富的知识素养的人。

如果说,前面讲的两点有关教师的“人格素养”是当今语文教师素养或者说魅力的灵魂所在的话,那么这里所讲的有关教师的“知识素养”则无疑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素养的基础之所在。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各种各样的比较丰厚的知识素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这是强调教师应具备渊博的知识。事实上,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一桶水还是不够的,而应当是源头活水,流淌不竭。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一个教师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才能吸引学生。“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学生)全会站在你这一边;相反地,不论你是多么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时候是多么可爱,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 教师应该是公认的有学问的人。作为一个教师决不能以本身的愚蠢去教人。教师要想不被学生蔑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比如,精深的本学科知识。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把它传授给学生,并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师教的是听说读写,那么,语文教师自身必须是听说读写的高手,试想一个语文教师自己不会说话,怎么吸引学生,又怎么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试想一个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作,又怎么能指导学生写出好作品来?语文包括语言文字、阅读与写作、文学知识等,其内容复杂而丰富。所以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学好语言学,了解语言的产生、流变、性质、结构、规律,了解语言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要懂得语音学,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及普通话;要懂得汉语语法,包括古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要要研究汉字,了解汉字的产生演变及其历史作用,了解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要能写一手标准的钢笔字、粉笔字乃至毛笔字;要学习文章修辞学,能鉴赏文章并带领学生去鉴赏;要能写文章,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为学生作下水文章;要会批评、修改文章,会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要有一定的文艺学、美学知识。语文课本中所选取的文章多为名篇佳作,教师要运用文艺学知识指导学生去欣赏,因而就必须掌握文学理论知识、文学创作知识、文学批评知识;要学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对文学名著、名篇、名章、名句要了如指掌,讲课能做到旁征博引,手到擒来。我们坚信,这样的教师就是有魅力的教师,就是最易使学生折服的教师。比如,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各种知识互相关联,互相渗透,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是杂家,什么都要学习一点,像音乐、绘画、艺术,像戏剧表演、相声说唱、快板小品等,不一定要精,但是,如果教师具备了这方面、那方面的较多的知识,你的讲课必定生动,你的学生必定被你深深吸引,你的教学工作必定进行得非常顺利,而学生的素质也就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语文教师要尽量通晓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各种知识。例如,社会科学知识——历史、政治、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知识。这些方面的内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如果教师对此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就不能为学生解疑,进而也会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导致教学很难进行或无法进行。例如,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科技文,如《宇宙里有些什么》、《大自然的语言》、《看云识天气》、《石油的用途》、《奇特的激光》等,要把这些课文教好,教师就必得有这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比如,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师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科学理念和理论,懂得教育规律,才有可能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更大的自觉性,从而最终形成教师的教学魅力。教育专业知识也是一个大系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例如心理学。我们的教育教学对象是充满着情感,有自己的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共同处和不同点,然后再针对不同对象因材施教,这样就会事半功倍,效果显著。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是心理学家,不但要掌握心理学知识,还要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有过精到的论述:“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请你(教育者)记住,在心理现象的众多规律性中,每一条规律性都是通过千万个人的命运表现出来的,我坚定地相信,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已的心理学知识,他(教育者)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他还建议青年教师每月要买一本关于人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和建议充分说明了心理学在教育者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总的来说,中文专业知识是基础,教育科学知识是保证,其他百科知识是补充,形成一个层次合理、主次分明但又不可或缺的知识系统。综上所说,一名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必定是一个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的人。它的具体外现,将是语文教师教育行为的“科学性”、“艺术性”、“个人独特性”以及教师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发展性”。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