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巨大活力,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条件。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构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美的图画,优美的音乐,一个小故事,一首小诗,一个恰到好处的活动,都会瞬间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们会迅速融入课堂,融入到老师的的情境中,去理解,去体会。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在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我的讲解并不足以达到让学生体会那种惊心动魄的危急。于是,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让他们去揣摩人物语言下的心理活动,然后挑选出代表上台表演课本剧。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很快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更加理解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住蜡烛中的秘密而不惜一切的决心和他们的爱国情怀。又如,在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运用了多媒体,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景观,学生在自己的惊叹声中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他们的学习兴趣迅速被燃起,提高了课堂效率。

2、创设互动的课堂氛围,放飞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大胆地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互动的课堂中放飞自己的思维,这样的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很好激发。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将相和》时,分析完课文,我抛出一个问题;你们喜欢谁?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喜欢蔺相如,喜欢他的机智勇敢,喜欢他的顾大局识大体。有一名学生回答他喜欢廉颇,喜欢廉颇的勇猛,喜欢他的有担当。一言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说明了各自的理由。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人物形象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