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教学生活中,经常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以免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阅读的方法归结主要有以下两种:

1、按顺序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试着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细细体会这些词、句、段表达了作者什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语速、语调或语气朗读就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感情。

2、分步朗读,评读赏悟。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赏读文章。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养成以适当地提出问题的习惯:“这本书大概讲什么?”“主题是什么?”,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用笔在字里行间、文章的空白之处圈点重要的词,划出重要的段落,或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谓阅读有“三好”,即: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只有好读书,方能重视阅读,读多的书,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其间,只要老师正确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我想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品肯定会上新的台阶。

1、保证读书时间。我们学校每天早上都有20分钟的早读时间,我就把它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管功课有多紧、事情多忙,都不得占用。

2、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仅运用适当的技术去刺激鼓励指导学生的思考和自动学习,也应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能力和教材的内容,甚至教学的环境等,来决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决定选择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几个事实:课程目标,学生年龄,课程内容,教具设备,学生教育背景和时间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