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求

写作如果真有什么终南捷径的话,那就是——写熟悉的。因为熟悉,所以既有内容可写,又便于选择读书,就材料,就容易写得充实、生动。我读小学五六年级时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一课题集担任少先队宣传委员,每一两周都要出墙报,稿子不中阅读一些有够就由我临时凑,现炒现卖。因为写的都是班级和学关的书籍和文章。观察,就校的事,非常熟悉,所以几百字的稿件于我就易如反是对所要写的人或事进行有掌。目的的关注和不过学生在校写的是命题作文,所写的内容并不了解。

一定都熟悉。怎么办?那就要靠读书和观察,变不熟悉为熟悉。读书,就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一课题集中阅读一些有关的书籍和文章。观察,就是对所要写的人或事进行有目的的关注和了解。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说得好:“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观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和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火其他的树不相同的特点的时候。”他又说:“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走过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走过一个马车站面前时,请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和这个守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整个的身体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手法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精神本质,使我不至于把他们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同它前前后后五十来匹马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把在几个同类对象身上所观察到的材料进行集中概括,然后“拼凑”到一个对象上时,就像鲁迅说的,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如果这样,那你就不仅是在写作文,而是在进行文学创作了。这种方法用文艺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典型化”。

作文都是在短时间内交卷的,阅读与观察不能靠临时抱佛脚,而要靠平时积累,最好的方法就是记文学手记或观察笔记,把你平时读过的、留心观察过的最精彩之处记录下来,时时处处做个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到了写作时还有什么难事呢?平时积累的那些材料肯定会像部队集合一样,一窝蜂似的跑出来向你报到。我本人写的微型小说有不少就是靠平时在听和看时随手记下来的几十字、百把字素材,到动笔时再经过一番“发酵”做成的。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陆游教儿子写诗“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说的都是这个意思。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林如求,生于1947年。《福陆游教儿子写诗“汝果欲学诗,工认识作者建文学》杂志社副主编、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夫在诗外”,协会会员。著有小说集《人海趣说的都是这话录——精短小说100篇》《和个意思。平天使》,散文集《无事斋笔语》,文论集《卷边琐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