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懂得如何去与孩子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并引导孩子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使我们的教育更加适合幼儿,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的教育能力、专业素养与幼儿共同发展。

一、更新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1.多种渠道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

通过学习、研讨,使教师明确在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实际意义——“师幼互动”在教学活动前教师所做的准备活动中就已经开始了。教师要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互动、活动后的反思、调整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2.针对教研内容、研究重点进行讨论,找出现阶段我园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明确“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涵义。

3.采取分阶段集体备课、相互观摩的形式:引导教师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学习增长点、学习模式,找准活动中的重难点。

我们从三个方面做起:

活动前反思——预测与构想。针对教学内容,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什么?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能力结构,针对幼儿的现状,找到幼儿“最近发展区”;确定学习的重点;教师要预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通过环境、材料、提问、环节设计帮助幼儿解决。使教育内容、形式更加科学,适合幼儿学习。

过程中反思——调控与应变。观察活动环境能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应不同层次的幼儿,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幼儿自主活动的进展如何,从中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认知水平、个别差异等,针对幼儿反应,调整教育策略,以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

活动后反思——总结与提高。如:在主题活动后,教师要对自己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反思与回顾,写出主题小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感兴趣?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完成教师预想的教育目的?幼儿在哪些方面有了提高?幼儿还掌握了哪些没有预想到的内容?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准备。

在师幼互动中我们做到:

1.了解——观察幼儿需要,做好互动准备。

2.取舍——寻求幼儿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平衡,判断互动价值。

3.推动——借助有效策略,推动互动进程。如支持幼儿实践自己的想法,耐心等待,通过提出关键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儿童归纳和提升经验。

4.反思——通过分析不断调整互动策略。

二、利用资源——拓展幼儿活动的时间、空间

在《纲要》中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探索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服务。我园注重把“无物不资源,无时不资源、无处不资源”的思想渗透在工作中。

1.园所资源与幼儿互动: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巧妙的利用幼儿园的一切资源、环境,为开展活动服务。如:在《客人来了》的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客人不熟悉幼儿园环境,便帮助客人解决困难。为此,学校绘制了路线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感知空间方位,还要对所经过的路线的景物作出标识。利用环形楼道的优势,我们每班还设置了不同的角色游戏主题,幼儿可以走出班级,自幼结伴、自由选择到任何一个班级游戏。

2.幼儿园人力资源与幼儿互动:幼儿园的领导、保健医、保洁员等都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在《神奇的纸》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园办公室、会计室、走廊、医务室都成了幼儿找到神奇的纸的学习场所。幼儿园的会计、出纳、清洁工都成了孩子们的老师,幼儿要向他们请教纸的神奇之处。

3.社区资源与幼儿互动:注重幼儿教育基地建设。使顺天府超市、建设银行都成为幼儿学习的基地,教师带领幼儿到超市去购买物品,到银行去存储钱币等,我们这样做就是要让学生获得生活经验。

4.家长资源与幼儿互动:充分挖掘幼儿园家长的教育资源,为促进幼儿发展服务。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和内容,把从事医生、警察、火车司机等职业的家长请到幼儿园,为小朋友介绍有关常识,介绍本职业的特点,使幼儿在游戏中更好的迁移所学到的知识经验,扮演这些角色,感受快乐。

5.信息资源与幼儿互动:9月开学后,孩子们把红楼梦剧组要海选演员的消息带到幼儿园,立即引起幼儿的兴趣,于是红楼海选的主题就这样产生了。

三、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在主题活动中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方式

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

1.小班——我园利用童话故事主题活动体现游戏与生活的自然整合。

(1)我们选择经典童话故事,调动小班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兴趣。对照小班教育目标,挖掘童话故事中的教育因素。挖掘一日生活中与童话故事结合的环节,利用多种方法完成主题教育目标。

(2)提供可与幼儿互动的游戏化的童话环境。师生共同布置主题墙饰,体现童话故事内容及幼儿学习过程。创设辅助小墙,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结合童话故事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3)为幼儿创设游戏化的童话情境,赋予幼儿游戏化的童话角色。教师用游戏化的口吻与幼儿交流,教师就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这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更加亲密,教师对于幼儿的引领作用更强,有助于教师在游戏中发挥主导作用,使幼儿参与游戏更投入、更主动、更快乐。最终实现小班幼儿的生活游戏化,游戏生活化。

2.中班——我园尝试把主题活动与幼儿活动区相结合,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1)结合教育目标,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讨论、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活动内容。

(2)活动区中主题环境的创设过程与幼儿主题开展过程、幼儿发展过程同步。例如:主题《有趣的塑料袋》,在各个活动区中,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制作了以塑料袋为材料的玩具,表演区中,孩子们为自己制作了精美的演出服装和乐器;在科学区,用塑料袋制作了降落伞、和光学玩具等。

(3)主题区域中体现幼儿经验的共享与提升。开展主题角色游戏,深化幼儿主题活动。

3.大班——整合教育资源,多方位实现幼儿学习的活动化、共同化。

(1)我园注重选择能够激发大班幼儿探究的主题内容。结合教育目标,挖掘主题的教育因素。

(2)我园教师在确定主题后,能够与大班幼儿共同提出问题,共同绘制网络图,了解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师生共同准备主题活动的开展。组织幼儿收集开展主题研究所需的材料,准备材料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发展的过程。

(3)针对主题,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困惑。教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幼儿多方面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让幼儿学会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4)提供活动化的共同学习形式。引导幼儿学会在主题开展中的分工与合作。

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主题活动时,要为幼儿分工、合作创造机会和条件。如: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需要小组内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给幼儿选择学习、表现的自主空间。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学习方式也不同,教师要给幼儿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在幼儿表达自己获得的经验时,也要鼓励幼儿用“百种语言”来表达。

(5)组织经验化的共同学习过程。

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究。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才能引导幼儿提出新的问题,让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探究。教师为幼儿经验共享搭建平台,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自己获得的经验,建立幼儿自信心。

(二)在角色游戏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1.我们把角色游戏与幼儿区域活动、主题活动、户外活动相结合,使幼儿的一日生活游戏化。

(1)教师与幼儿一起确定主题。在确定主题时,幼儿之间要商议、争议哪一个主题最好玩,全班都感兴趣,说出别人的主题不好的原因,最终达成共识,确立一个游戏主题。在争论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2)教师与幼儿共同准备游戏材料。在搜集材料时,教师引导幼儿首先要预想需要什么,从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在开商店时,幼儿从各处搜集来了食品包装盒、包装袋、饮料瓶等。这么多东西怎么摆在货架上呢?幼儿又要进行分类。这些食品怎样向客人介绍呢?孩子们要分析什么是健康食品,要多吃;什么是不健康食品,要少吃。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

(3)教师与幼儿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分析哪些行为是恰当的,能够促进游戏的开展,哪些是不适宜的游戏行为,阻碍游戏的开展。这些规则是幼儿自己制定的,幼儿非常愿意遵守,天长日久孩子们就形成了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并能迁移到生活中。

(4)教师与幼儿一起推动游戏情节的延伸。在幼儿自主的游戏当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材料少了怎么办?东西卖不出去了怎么办?达不到顾客要求了怎么办?教师会引导幼儿一起分析、讨论,想出解决办法,推动游戏情节。慢慢地幼儿有了自主解决问题、发展情节的能力。

(5)教师与幼儿一起评议游戏。在每次活动后,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分享、交流游戏的体验,并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经验。

以上环节都有效地实现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发展。同时,角色游戏是一种自主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自选主题,自结伙伴,自己延伸,自己发展游戏情节。从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交流。

2.我们在角色游戏中采取的互动指导策略有:

(1)问题探究性引导:教师还可以根据游戏的需要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2)价值发展性引导:教师要善于发现、筛选有价值的、典型的问题或幼儿游戏中的闪光点,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寻找问题的关键,将其归纳为共性问题或共性经验,引发幼儿借鉴或进一步探究。

(3)情节增加性引导: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的欠缺,在角色游戏中往往会出现游戏进行不下去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引导,发展游戏情节,使游戏顺利进行。

(4)经验积累性引导:角色游戏是一种具有社会性教育价值的游戏,通过幼儿的角色扮演创造性地反映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因此教师在角色游戏中需要根据幼儿游戏需要,不断丰富幼儿的经验。

(5)同伴互助性引导: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要成为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的桥梁和纽带,鼓励支持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分享游戏经验。

四、指导策略——总结、归纳研究经验

在研究中,我们不断研究总结教师在引导幼儿间的互动时的指导策略,激发幼儿有效互动。

1.支持性互动:以“支持幼儿间的积极互动、消除幼儿间活动障碍”为宗旨的互动方式。包括:抚慰、赞赏、帮助、发展性评价、激趣、照顾、调解等方式。

2.合作式互动:引导幼儿间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的互动方式。包括:参与、协商、讨论等。

3.引导式互动:教师对幼儿间的互动趋向与方式加以指导,以使之有效的互动方式。包括:提醒、建议、启发、提问、示范、指导等方式。

4.预成性互动与生成性互动兼顾: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在实施预成性互动的前提下,灵活地根据活动中生成的需要发起或回应与幼儿的互动,以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我们园通过对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研究,在教师培养、资源利用、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策略,提升了教师师幼互动的指导策略,推进了有效师幼互动的开展。

 >> 如何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

 >> 如何在幼儿园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