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夯实知识基础。

培养估算意识与估算能力固然是教学之本,但作为估算教学的起始课,是将知识技能教学与培养意识应用能力相提并论,还是有所侧重?我认为还是应该将重点放在估算方法的学习上。因为没有必要的知识准备,谈何应用?况且估算也需要技能,理应通过适当的练习,只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价值,方是上策。本课通过两个层次的教学,一是对为什么要把每个地区听课老师的人数都看成整十数80来估算(或为什么80×9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的讨论,再次感受把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来估算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二是通过对比练习:52×3、58×3,都是五十几乘3,为什么要把一式看成50×3,把二式看成60×3?让学生在讨论中明晰把任意任意两位数看成“整十数”这一方法的现实性与灵活性,感悟四舍五入,给学生估算方法一个诠释,以防止学生机械运用方法的弊端。

三、在体验、感悟的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基石,是实现过程目标的载体,同时,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也应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数学地思考及解决问题。《标准》规定第一学段估算教学内容和估算意识培养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估算方法的学习如脱离实际,忽视过程,为传授知识而讲解,就如同纸上谈兵,学生根本没“感觉”。本课通过问题解决:估计听课老师有多少人、改错练习、看电影购票三个层次,让学生在反复体验、感悟的过程中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第一个环节:问题解决“估计听课老师有多少人”,通过观察现场猜听课老师人数→看统计表数据估计听课老师人数→用计算器验证谁估计得最接近准确数→引出估算方法,落实知识点:80×9=720(人),并思考:为什么用80×9来估计人数比较准确?真正让学生亲历估算的过程,感悟估算的必要性,这远比教师另外创设一种虚拟情景更有意义、有价值,更富有挑战性。第二个环节:改错练习。估算在学习中最大用处是用估算检查、判断自己作业的对错,通过改错练习,让学生在巩固估算方法的同时,培养用估算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真正达到学为所用,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感的一条有效途径。第三个环节是看电影购票。估算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看电影时用估算能解决哪些问题?然后在学生列举的众多问题中解决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购票问题。让学生感悟估算价值的同时,体验估算的局限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三个环节设计紧扣本课设计的总体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体验、学习估算方法,在估算方法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体现知识教学与意识培养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培养。

几次实践后,也使我认识到本节内容教学的艰难与困惑,具体体现在:

1、 教材内容的限制,很难使学生体验到估算的必要性。需要估算的现实背景,往往是在以下情形中出现的:对计算的结果不需十分精确,或一时无法或很难很快得到准确结果,对于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教学中,安排估算的教学内容,要让学生感受到估算价值,在教学中很难体现,主要原因是学生习惯于精算,而且也善于精算,由此,创设体现估算需要的现实背景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顺利展开教学的困难所在。

2、 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标准》精神的把握有待深入研究。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