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生:陈大伟。

师:对,我的名字是陈大伟,你们可以叫我陈老师。今天学什么课文你们知道吗?

生:“我喜欢”。

师:喜欢不喜欢?

生:喜欢。

师:喜欢不喜欢陈老师?

(反思:这里的提问显得很随意,当时就想学习的内容是“我喜欢”顺带寒暄,但后来想一想,这样的提问没有任何价值,而且可能产生副作用:这里有谁能说不喜欢呢?这不是逼着学生说违心的话,说假话吗)

生:喜欢。

师:喜不喜欢上这节课呢?

生:喜欢。

师:我看有的同学答得有点勉强,下面我们学习“我喜欢”。

(反思:上一句提问更是存在问题,如果学生都说喜欢,就可能不是真话。如果有学生说不喜欢,你是不是就不上了?学生回答以后又多了一句“我看有的同学答得有点勉强”,这一句更是反而搞得自己下不了台,使接下来的“下面我们学习我喜欢”既干瘪有强制。到了这一步,换成“我希望学完一节课后,你能真诚地说‘我喜欢这节课’”可能会好一些)

二、总体感受文本

师:(用word文档出示并提出学习要求一:“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想法?)你们是愿意听读还是自己读?

生:自己读。

师:都希望自己读,很好。注意,读的时候有任务,读完以后你要用最简单的话说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你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读的过程中,你可以再旁边批你的感受。好,开始读。

(学生读课文)

师:好,读完了。现在需要用最简单的语言说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有生举手)

师:大家可以再想一想,然后回答。

(等待)

好了,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对文章有什么样的想法和看法,你觉得文章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非常的优美。

师:(板书“优美”),好!

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写得非常的生动。

师:他觉得写得非常生动(师板书“生动”),还有谁?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很有韵味。

师:很有韵味(师板书“韵味”),还有吗?

生:我也觉得这篇文章十分的优美,就像第5自然段一样,让人有很多感受。

师:它能让人想到很多东西

生:对,我觉得写得很抒情。

师:对,很抒情(师板书“抒情”),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这篇文章写出了作者怎样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师:很好,还有作者的人生态度(师板书“人生态度”)。

除了这些,其他同学有什么感受?有自己的感受就要说出来。(观察学生),哦,没有了。

读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整体领悟这篇文章给你的印象,也就是要很快速地看一看,想一想,到底写了什么啊,给人什么感受啊。就这篇文章,大家认为优美,生动,韵味,抒情,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大家说一说,这样的文章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啊?

生:值得。

三、总体感受后的细读

师:值得学习,我们就来好好学习。现在我们要加深难度了,说一说你的理由!,。

(用 word文档出示并提示学习要求二:“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文字,说明你的看法和想法。”)比如说有同学说文章写的很优美,那你就要说文章优美在哪里?哪些地方生动啊,有韵味的你觉得哪些句子有韵味,很抒情的句子有哪些?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啊?对于这个学习任务,每个同学可以选择一条来,细细地读书,认真研究,等一会给大家说。

我要问一下,你准备选什么特点来研究啊?

生:优美的句子。

师:好,她要找写得很优美的句子研究,等会和大家交流。来,你想找什么样的句子?

生:我找有韵味的句子。

师:我再调查一下。想在文章中去找写得优美句子的同学请举手。(部分同学举手)好,谢谢。

想研究写得很生动的句子请举手(部分同学举手)。好,谢谢。

想研究有韵味的同学情举手(部分同学举手)。好,谢谢。

有没有研究写得抒情的,请举手,好的。

我就担心同学们都在研究写得优美,没有研究其他的。

现在请同学们用笔勾画一下,哪些句子你认为有你想要研究的特点。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好好想一想。

(学生勾画思考)

师:现在觉得写得很优美的同学来说一说,你找到的是什么地方,然后你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觉得他这句写的很优美。谁来说一说。

生:“我梦见荷花如海,完全没有边际,远远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我有很想在上面躺一躺的感觉,很美丽。

师:我想在上面躺一躺哦!“躺一躺”是第6自然段的文字,你能用来说对第5段的感受,真不错。带着这种感受,你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生:“我梦见荷花如海,完全没有边际,远远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

师:同学们看一看,文字中有个“梦”字,怎么做梦啊?闭上眼睛。闭上眼睛想象,想象一幅画面,你要有梦境哦。好!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这位同学再读一读,大家做梦啊!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看到了什么样的情形。请你读。

生:“我梦见荷花如海,完全没有边际,远远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

师:同学们觉得景色怎样?一起来读一读。

生:“我梦见荷花如海,完全没有边际,远远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

师:看一看文字,“模糊”,为什么会模糊?

生:前面是远远的,所以用了“模糊”。

师:很好啊。“红”是什么?

生:颜色。

师:“香”是什么?

生:气味。

师:见的应该是颜色,还模糊地感觉出了气味。有颜色、有气味、而且炫耀着。我觉得不仅写出了优美,也写出了生动,而且写出了感情。想一想是什么感情?

生:快乐和喜爱。

师:很快乐,很喜爱!现在你们在闭上眼睛,然后想象一下,我梦见什么然后又怎么样,眼睛里面看到了什么,鼻子里面闻到了什么,然后读出快乐和喜爱的心情。能背更好,来!

生(背):“我梦见荷花如海,完全没有边际,远远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

师:有人说了优美,现在谁来说说生动?来,你说,找到的在第几自然段。

生:在第2自然段。“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个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我觉得作者在这里非常天真,写得生动!

师:作者非常的天真吗?

(生迟疑)

师:其实你说的很好,作者把草莓看成灯笼,看成一种好玩的东西,就是天真。你要学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哦。

这个同学说这个地方写得很生动,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是怎么写生动的?

生:用了一个比喻。

师:怎么比喻的?

生:把草莓比喻成红灯笼。

师:而且是精致的红灯笼。除了比喻还有什么?谁来说说“殷勤”是什么意思?

生:殷勤是热情亲切的意思。

师:草莓怎么能够热情亲切呢?

生:这里是拟人。

师:这里用比喻把草莓写得更加熟悉了,用拟人把草莓写活了。它给了人生动的感觉。

现在你们就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在春风里,道路是窄窄的,草莓像红灯笼一路殷勤的张结着。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美、喜欢。

师:好,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一读。

生:“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个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

师:我们再看一看这一自然段的后一句。谁来读一读?

生:“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中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

师:这一句里有一个词“天真”,一般情况下,天真后面还会接另外的一个词。可以再接成一个什么词组呢?

生:天真可爱,天真活泼。

师:这里为什么不写天真可爱,天真活泼呢?

生:不需要。

师:说说看,为什么?

生:因为可爱和活泼是在说人。

师:天真依然是在说人呀?

生:因为粉红看着就可爱,这一句有了可爱的意思。

师:说得好。这一句就是写春天里小芽儿可爱,有了可爱的意思,就不必再用“可爱”两个字了,大家要体会作者用词的精致。

来,再把这一句读一读,注意读出可爱来。

生:“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当机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里透丰一派天真的粉红。”

师:谁来说说觉得有韵味的句子?

生:我找的是第10自然段。

师:好,大家看到第10自然段,请你读一读。

生:“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涵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唯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

师:为什么觉得有韵味呢?

(生迟疑)

师:是的,韵味这东西很多时候不好说。我觉得,这里有读书时的韵味,也有线装书里传出来的韵味。读书可以让人有韵味,我们读书多了,心中装的东西多了,气质就发生变化了,人就变的有韵味了。

还要谁来说说有韵味的句子,你说说。

生:我觉得有韵味的是第1自然段。

师:你来读一读,争取读出一种韵味来。

生:“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文字中透出的韵味:冬天的早上,大地被一层薄薄的雾笼罩,太阳出来了,慢慢地,轻轻地,阳光静悄悄撒泼在薄雾上,周围慢慢亮起来了,晨雾慢慢变得温暖了。这是一幅多么优美、多么有韵味的画面啊!

(反思:尽管教师在尽力描述这样一幅画面,但回望过去,这样的描述终究不如文字本身。倒不如让学生自己体会着多读几次更好。这和前面写作手法学习的处理应该不同,写法手法有一定之规,可以给出比较明确的东西,而感悟和画面应该是开放的,个体的)

现在争取读出这种韵味来,看谁读得更有韵味。

生: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

师:来,试着背一背。

生: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

四、理解作者的情感(总)

师:抒情的句子就太多了,可以说每个句子都在抒情。关键是她想抒发和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

(用word文档出示并提示学习要求三:“想一想:文章中的作者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性情?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生:我觉得作者很热爱生活,是个乐观的人。

师:她说了两个词,一个是热爱,一个是乐观。(板书“热爱”、“乐观”)还有没有呢?

生:我觉得作者有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师:真好。老师一时想不起“憧憬”这个词怎么写了,谁来帮老师写一写。(一学生板书“憧憬”)

(批判和检讨:自己备课上没有想到“憧憬”,而且一时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写了——这是用计算机书写导致的一种结果。于是干脆找学生来写。后来想一想,如果时间充裕,前面的“生动”“优美”“抒情”“韵味”“人生态度”,这里的“热爱”“乐观”“憧憬”都最好找学生板书)

师:写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真好,还有什么?

生:我觉得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兴奋,很喜悦。

师:对,内心充满了兴奋和喜悦。作者的热爱、乐观、憧憬的人生态度和兴奋喜悦的心情对你有什么影响呢?大家想一想。

(学生迟疑)

师:今天(2009年10月20日)临晨,平武和北川又发生了一次地震,早上起来,在读《我喜欢》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去年地震期间写的一篇博客,大家可以看一看。

(出示以下博文:《活着的可能性》

上午收到一条短信:“近期生活状况:震不死人晃死人,晃不死人吓死人,吓不死人困死人,困不死人累死人,累不死人跑死人!——与所有战斗在抗震一线的朋友们共勉。”怎么回呢?……想了很久,最后回的是“只要活着,可能性就多于死人。”

死是什么,死的本质就是消除生命的一切可能性。活是什么,活意味着生命还存在可能性。

这里的可能包括对“震”“晃”“困”的感受,对“死”的恐惧——“吓”,对生命活动“累”“跑”的体验……死了,这些都消解了。活着,这些(包括更多的可能)都被我们经历,被我们感受,被我们记忆,被我们创造……

这里的可能不仅仅是荣耀、快乐、幸福和舒适,也包括苦难、艰难、伤心、失望……它们一同发芽、生长、生根,使生命之树枝繁叶茂,生命之花多姿多彩。

生命向我们张开了可能性,这种可能在地震中显出如此珍贵。在创造和享受生命同时,我们要学习经历和承受苦难!)

我想说什么呢?活着真好。活着就还有机会感受,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反思:设计时想得很美好:一是给学生活着就有机会感受和享受生命的机会,二是给学生一个从课文走向生活联想的启示。但实际效果看,这一段文字太深了,对学生来说太难了,不宜拿出来。在实际教学时,一拿出来就意识到可能是失败的举动,于是取消了原有的读一读、讲一讲的设计,赶紧收了回来。课后再想,设计时,自己多多少少有了一点在学生面前显摆的动机)

读了这一篇文章,我们会发现作者全部写的都是喜欢。作者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喜欢呢?在课文中作者说了原因,找一找在什么地方?

能找到吗?我提醒一下,看一看13自然段。读一读。

生:“我喜欢生活,而且深深地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

师:在这一段中,作者喜欢什么呢?

生:喜欢生活。

师:喜欢生活只是一个头,还喜欢什么,而且深深地喜欢?

生: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

师:注意哦,这里首先是要喜欢我。你们要喜欢什么呢?不仅要喜欢大自然的景,喜欢周围的人,而且首先要喜欢我,要喜欢自己,你喜不喜欢你自己吗?

生:喜欢。

师:有的同学回答不坚决,要坚决地说,我喜欢我。你可以找一找你有哪些值得喜欢的,作者说她自己喜欢什么啊?她喜欢她自己心中充满这么多的喜欢。因为自己装满了喜欢,所以外面的一切事物都变得那么美好,可爱,美丽。

有一个苏东坡的传说故事大家知道吗?有一次,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打坐的样子怎么样?”佛印说:“像一尊佛。”佛印有问苏东坡:“你看我打坐的样子怎么样?”

生:老师,我知道。

师:好,你接着说下去。

生:苏东坡说:“像堆牛粪。”苏东坡的妹妹知道了,对苏东坡说:“哥哥,你吃亏了,心中有佛,看见的东西就像佛,心中有牛粪,看见的东西就是牛粪。”

师:佛印为什么说苏东坡像佛?

生:因为他心中有佛。

师:那苏东坡呢?他看佛印像牛粪,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心中有牛粪。

师:说以苏小妹说哥哥吃亏了。现在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写出了这么多的喜欢?

生:因为她心中充满着喜欢。

师:(用word文档出示学习要求四:“想一想,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的文字和心情的?”)文章写得这么生动,这么优美,这么抒情,这么有韵味,怎么写好的?为什么写的这么好?大家来琢磨一下。

生:因为她心中装着喜欢。

师:是的,心中装着喜欢,所以看外界的事物都是喜欢,也就是要写好我喜欢,最重要是心中装着喜欢,然后才能真正喜欢,然后你看一切的事物都是喜欢的。还有什么?你说说看。

生:作者用词非常精准。

师:非常精准是个结果,为什么会有精准的效果?

生:因为作者有真情实感。

师:对!有真情实感,光有真情实感也不行啊,你对妈妈说我爱你,就只有三个字,就不够丰富,想一想还需要什么啊?

生:用心观察和合适的词语。

生:还可以比喻。

师:学会想象,学会想象了,你就会比喻和拟人了!你看作者,看到草莓想到了什么?灯笼;草莓就在那儿一路开着,她想着什么?殷勤地张结着。

要写好我喜欢,第一要有感情,第二要学会观察和用词。(用word文档出示学习要求五:“按照‘我喜欢……’的文字样式,仿写一段自己的生活。”)我们没有时间写了,谁来说一说?

生:我喜欢红色的玫瑰,还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

五、在质疑中引向原文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写的生动、优美、抒情、有韵味,写出了作者热爱、乐观、憧憬的人生态度。那这篇课文有没有写得不好的地方呢?(用word文档出示学习要求六:“读一读,找一找:这篇文章有没有什么地方写得不好?”)

生(摇头):没有。

师:老师觉得有,而且不止一处。

(生瞪大了眼睛)

师:我们看到第11自然段:“我喜欢朋友,喜欢在出其不意的时候去拜访他们,尤其喜欢在雨中去叩湿湿的大门。当她连跑带跳地来迎接我,雨后的阳光就似乎忽然炽燃起来。”拜访的是“他们”,迎接的却是“她”,这个“她”是谁,和“他们”是什么关系?我觉得没有交代清楚。

再看到第4自然段,“我喜欢看秋天里摇曳的芒草。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白得那样凄凉,美而孤独。”是什么东西“白得那样凄凉,美而孤独”?是芒草吗?如果是芒草,我觉得前面的标点就该用逗号,而不该用句号。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我去找了张晓风的《我喜欢》原文,发现原文中没有这些问题,文章很清楚。

(出示《我喜欢》原文)

大家看一看,我们的课文是两页,原文是九页。我希望大家下去搜索一下原文,好好读一读,行不行?

好的,下课!

课后反思: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

一、有贪多求全的毛病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总想多建一点,想在40分钟了给出一个完整教学的模样。导致了教学中的赶和急,学生活动不够充分和细腻。

以后的改进:首先,可以按照自己有效教学的设想,把课堂上的学习要求预先给学生,让学生想一想,课堂上就可以少花一些功夫再提学习要求了,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交流质量。就这一节课而言,在学生已经有了很好基础的情况下,第一次的全文阅读意义不大,不如安排在后面有了深刻感悟后全文读一读。另外,关于自己在地震中的心情和感悟完全可以省略,节约出时间让学生多读一读,或者多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我喜欢……”。

二、节奏快了一点

慢一点做得不够,教师的语言比较自然是优点,但显得随意则是缺点,教师课堂用语的精致功夫不够。

三、多媒体的位置

在黑板中心靠右的一角,教室中本来有三条可以走到教室后面的通道,事后回忆,从左边通道到教室后端有一次,中间一次也没有,右侧通道走了四次。从空间管理的角度看,这显得不够公平和公正。

改进:这里有多媒体的位置靠右,不自觉的缘故,但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注意有意识地提醒自己避免因为操作多媒体而出现的这一类无意的不公平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