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其中一条重要渠道。课堂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分享同学的见解、可以解答内心的疑惑,对不懂得东西感到豁然开朗。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是到处都可以看到的。但在热闹的场面背后,有多少学生真正能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有多少学生认真地倾听了别人的见解及看法,又有多少学生神游其外,适应不了呢?下面谈一谈我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的见解。

存在的误区:

1、小组组建的随意性。

“标准”提倡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已经被教师们广泛采用。但是,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合作小组中成员的搭配,大部分教师都只会采用前后同学组合、同桌组合或邻近同学组合的合作方式。这样的组合是很随意性的,对于能不能有效完成合作交流的任务,我们无从得知。小组成员的搭配对合作的顺利进行、交流的深入开展起着很大的作用。要组成一个好的小组,首先就要有一个组织能力较强、有着独到的见解、敏捷的思维、很强的逻辑性的同学,能够及时升华大家的讨论,能容忍和等待其他人发言的耐心。而一些为了方便临时随意组合的小组是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的,那样就会使合作交流的效果大不如此。

2、选择问题的随意性。

学生应选择什么样的问题进行合作和交流呢?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人往往只有在遇到没办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存在不同的意见时,才可能有与人合作的思想,才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的见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真正具有现实意义且必要讨论的问题却很少。大多时候教师让学生讨论的问题,都是教师为了迎合合作的需要而设定的。让学生有一个可以交流探讨的话题而已。比如,有些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很多学生会举手想要回答,但教师完全无视学生们举起的手,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像这样的合作交流,是收不到任何成效的,并且浪费了课堂学习的时间。

3、合作过程的随意性。

合作学习,应该有合作的计划步骤、明确的分工和一定的组织性、纪律性,合作学习也应该有一定的合作规则。但反思我们的课堂,当教师提出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后,学生马上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以自我为中心,都希望别人关注自己,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所以,组内成员的合作实质是貌合神离,学生们都发表各自的看法,却听不到同伴的声音。因此,很难达成一致的见解。最后,组内代表发言,不能代表全部学生的看法。这样的合作,从形式上看热闹非凡,但从实际效果考虑,却很难让人赞同。结果也只能是缘木求鱼,费了力气讨不到好处。

4、教师指导的随意性。

合作学习进行时,教师一般会在各小组之间巡视,以适时对各小组进行指导。可教师应该指导什么样的问题?指导是否适时高效,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如,有位老师在执教《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毛线、圆形纸折出角,或者用小棒摆出角。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他发现学生用圆形纸折角和用小棒摆角都操作的很好,只有毛线折角,很多小组都没有把毛线拉直,他便逐一进行指导,指导完后已经过去10分钟了,试想这样的指导真的有意义吗?一节课又有几个10分钟可以消耗呢?

走出误区的对策:

1.明确合作学习目的。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时之间,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风起云涌,似乎一堂好的数学课必须要有合作学习才算完整。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上教师门“做秀”的“摆设”,学生则成了支撑“摆设”的“道具”。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们一定要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学生只有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自己的力量又难以完成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合作学习的强烈愿望,合作学习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实施的可行性。所以,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学生产生疑惑、出现分歧的时候,教师为其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和一种交流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质疑和释疑。

2.加强合作技能指导。

合作技能包括:倾听、发表意见、质疑、接受他人见解、组织管理等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示范等形式教学生合作的技能,同时,在每一次的合作中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这些技能,并养成习惯。

3.重视合作内容选择。

有位老师在执教《直线、射线和角》时,在讲解了直线之后,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直线,结果半天没有学生举手,教师马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可结果还是令他失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根本就没有直线,能找到的也只是直线的一部分。这种不切实际的内容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也说明了执教的老师对知识的把握不够。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认真备课。所创设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确定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通过教师对内容的深入研究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提高教师指导方向性。

一堂好课跟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是息息相关的。在当今强调“注重课堂生成”的时代,教师的预测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尤为重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各小组的特殊问题进行指导,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集体分析来解决。这样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将一节课所要教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把握,对课堂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巡视的过程中能及时地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合理的分组,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如,上面执教《角的初步认识》的老师,对学生遇到的毛线没有拉直的问题,因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完全可以采取集体分析的方法进行指导,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不会影响指导的效果。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小组内的特殊问题要关注外,更应该关注小组内的弱势学生,因为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提倡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其本质是对人的关注。在合作学习中优生往往有很多表现机会,他们承担的任务相对较多,从而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多,弱势学生却恰恰相反,所以对他们的关注和指导很重要,一定要重视。

5.追求合作过程实效性。

为了课堂的优质高效,针对现在小学生的特点,合作过程要有计划地、有序地进行。一次合作过程一般经历以下几个环节:明确交流的主题——制定交流的简单步骤(可以口头确定)——组内成员进行分工——组员的独立思考——组员之间的互相交流——组内形成统一的认识——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全班达成共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适时地对学生给以帮助。合作的过程踏实了,合作效果才能令人惊喜。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尽可能多的经历合作交流,在合作中通过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进而改变自己对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且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有助于对自我认知方式的反思与完善。这才是我们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的初衷合目的,更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