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已经过去9天了,孩子还是会在问马航飞机上的人到底去哪里了啊,为什么每年要过清明节,我们都会死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我都会死吗?面对孩子的疑问,我们是否要渗透死亡教育呢?我们该如何叙述永别呢?

道别要早早地做才好,因为等到真的离别的时候就不能好好道别了。离别的时候不知道怎么道别,也来不及所谓认真的道别,所以要到别还是要早些准备好。

可能觉得说这样的话题很压抑,让人觉得灰蒙蒙的感觉,心情也会低落,可是对于死亡教育是我们在以后不可回避的话题就如 性 教育一样。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都有他必然的趋势。要时刻适应社会的脚步,教育亦是同理。

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开始于结束,都是象每天太阳东升西落一样,让孩子慢慢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也是为了让他们能一点点的理解生命的存在和终结。

孩子问爸爸死了会去那,你将怎么回答?我的四叔去世的时候,我妹妹才4岁,他不知道死时怎么一回事,听别人说才去问妈妈,这时候的四婶伤心欲绝,听孩子这样问,更是难以控制自己。但有些事实告诉我们: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一些正确的死亡教育,可以让孩子少一些阴影对心灵的伤害,能有一定准确的观念面对生死,知道生命短暂,浪费不得,要提升生命的质量,也可以让未成年的孩子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从而降低未成年人的自杀率。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面对孩子们提出的死亡问题,我们会回避或者编一个理由,例如出门打工了赚钱给你买好东西,这是很多中国家长用的方法,而美国对于死亡教育,很普遍。会坦诚地给孩子们最真实的回答,不会含糊不清的、似是而非回答。我们要明白让孩子从小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不要因为家长自己回避死亡教育而影响孩子。

中国家长如何开展死亡教育

1.和孩子交流死亡的话题比较敏感,可以先看一些相关资料。

2.和孩子陈述关于死亡事情时候,要有符合大众合理的科学原则,不要不清不楚的说,也不能像讲故事说童话那样。

3.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死亡,也关乎家长本身,我们不能只当一个陈述者,也是一个分析者,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心理,能承受的心理,孩子心理健康很重要。

4.有些死亡问题的讨论,可能会让一些孩子无法是从或者让经历过孩子回忆起悲伤,进而情绪反常,我们应做好前期预测,做好措施。

5.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不一样,我们要因材施教,不过轻、不过重,每个人的成长不尽相同,要把握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