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文明地进行沟通和社会交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也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多次改革,将低年级的说话、听话改为口语交际,注重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儿童词汇量迅速增加,逐渐熟悉语言规律,正是儿童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笔者认为这一阶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地培养重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敢说想说,乐于与人交际,培养积极乐观的交际情感。那么,如何“拨动”口语交际这根“情”弦,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动情──让学生敢说

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别人笑,缺乏自信,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教师只有以情动情,用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弦,才能帮助学生卸下心头的包袱,树立信心,敢说想说,主动参与到交际中来。

1、和谐的情感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功夫,师与生,生与生的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在交际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既是听者,也是说者,双方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非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下被动地作出反应。显然,“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激发学生的交际情感。教师“一言堂”更直接导致师生交往的中断。学生表现出“沉默”、“拒绝”、“紧张”,甚至“公开对抗”的心理状态,使课堂沉闷、拘谨,气氛紧张,根本不可能实现“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因此营造和谐平等的可以畅所欲言的情感氛围是实现口语交际的前提。只有作为课堂交际主体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彻底卸下心头的思想包袱,人人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人。

2、热情地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小学低年级儿童在情感上尤其需要获得老师、父母地支持、赞扬与爱护。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每一个精彩之处,每一滴微小的进步,并热情地加以赞赏、鼓励。一个微笑,一声肯定,都能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口语交际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教师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发言,即使学生把某个词说错了,也要允许或提醒他们重新换个词再说。只有在老师热情地激励下,学生才会有表达的自信心,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