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当傍晚洗脚时,盥洗室内总是闹哄哄的,秩序较差。为了弄清原因,我在幼儿洗脚时进行了观察,发现孩子们在互相议论、玩弄自己的小脚丫,一会儿摸摸脚背,一会儿动动脚趾,乐此不彼。

原来这一吵闹的现象是由于孩子们对小脚充满了好奇心导致的。我不想放过这个难得的教育契机,教育素材,便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决定组织一个“认识自己的脚”这样的一个活动。

(新《纳要》指出,选材要考虑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是否感兴趣,并且是否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认识脚”这样一个活动,正符合了这一点。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又贴近幼儿的生活。由于孩子对脚的认识只是零星的经验,因而该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拓展知识面,使零星经验系统化。)

在活动开始前,我先让幼儿脱掉鞋、袜子,换上拖鞋。穿着拖鞋学本领对孩子们来讲特别的新鲜,因而情绪很高。

(纳要将师生互动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因此,让幼儿穿上平时在卧室里穿的小拖鞋来学本领,会使他们觉得新鲜和温馨,从而为接下来展开良好的师生互动创设了宽松、愉快的氛围。)

为了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我通过出示小动物的脚印图片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将幼儿的思维集中到活动中来。“这是谁的脚印呢?”孩子们看到颜色鲜艳的小动物脚印,一下子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我的问题当中。

认识了几个动物的脚印之后,我便出示人的脚印图片,提问:“这又是谁的脚印呢?”“这是我们的脚印!”我继续出示脚印,引出“双”的概念,并让幼儿找找身上哪些部位也可以用双来形容。

(丰富词汇本该是语言活动的教学目标,但随着整合课程理念的深入,我将思维从单一的一个领域扩展到了多个领域。在此,将语言与科学有机融合,抓住这一机遇来帮助幼儿理解“双”这个字的含义。)

当孩子们发现这些脚印有的大有的小时,有的孩子便说:“这是爸爸的脚印,这是妈妈的脚印,这是宝宝的脚印。”我顺势利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爸爸脚大,所以脚印大,妈妈的脚小,所以脚印小,宝宝的脚最小,所以脚印就最小。”“原来人小,脚也小,人长大了,脚也会大长。”

(在此,我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并以适当的方式再抛还给他们,从而为孩子搭建起了鹰架,帮助他们找到了最近发展区,实现了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目标。)

“那谁能从左往右来给脚印排排队呢?”幼儿踊跃上来操作,排完再请他们说说是按什么顺序排的。有的从大到小,有的从小到大。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