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它是虚拟人的生存、竞争、发展的智力游戏。它是一种体育竞技,更是一种艺术,它是以围地的多寡来决定胜负的,其间来体现对弈者的各种情趣、心理素质、文化艺术修养。它永远阐述着这样一个永久的主题:和谐中发展、发展中和谐。

围棋,是中国古代“六一”教育内容之一,也是才子佳人所要求掌握的琴、棋、书、画的一种,围棋的基本规则简单易学,但它演变发展过程中却蕴涵着丰富的事理、数理、哲理,变化无穷,其乐无穷,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取之不尽的人类智慧宝库。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下棋就不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下棋活动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小学教学大纲,可见围棋的教育魅力。它包括人类思维的两大模式: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把它提到教育的辅助手段,它有四大教育意义:1.礼仪规范; 2.修身养性; 3.思维训练; 4.娱乐怡心。

一、礼仪规范

陈毅同志说过: 棋道虽小, 品德最尊。 下棋是一件雅事,既然是雅事,那么就要求对弈者,温文尔雅,信手拈来,轻轻落子来体现文明礼貌,反映一个棋手的内涵。在日本向来有不成文的规定,前辈给年轻者猜先,年轻者必须在下棋之初拿出手帕把棋盘揩试一遍。教学生下棋,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知书达理,让他们懂得“落子无悔大丈夫,观棋不语真君子” 的豪迈气概。这也与目前的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息息相关的。因为围棋的本身就蕴含着一个大写的“人”字。无论是布局、中盘、收官,还是棋手的风格,或沉稳、或勇猛、或机智。这都与弈者的智力、修养有关。无怪乎常有“棋如人生”、“世事如棋”、“人生—局棋”的说法。根据我教围棋的经验,学棋的儿童一旦进入棋境,就会显得比同龄人知趣、沉稳、善问、且知礼节。

二、修身养性

围棋是通过棋来交谈的,所以它有另一个雅称“手谈”。从而反映围棋的内容,从棋的内容来反映棋手的不同思想和风格。前人总结下围棋有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可见,不管是学什么,首先是要学的便是学做人,做真人,那便是“修身”,学生下棋,要教会他们从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诸如棋谚中所说:“入界宜缓”、“彼强自保”、“莫贪胜”。在战争年代,毛泽东曾用围棋作比喻,在论战略问题的三篇论一文中,生动阐述建立根据地、包围与反包围以及重视全局的道理。

让学生从小下棋而“修身”,从而体现自己的个性、品格即是“养性”,提高他们的品味,远离社会糟粕,擦亮他们观察问题的眼睛,从而充分展示他们的自我,养成胜不骄、败不妥的坚强风格,锻炼他们的意志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