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正经历着最深刻的变革,为了人的发展,突出人的主体性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和谐地发展,所培养的人才缺少自主精神、创新精神。然而,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很多教师已转变或正在转变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已意识到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体作用。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已不会学习,习惯了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教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教育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另一种表现就是教师对学生关心过度,害怕学生学不好,对学生扶的多,放的少,对学生是“他主”地方太多,“自主”地方太少,不相信学生,教师“一言堂”。或者是对学生“严格”要求过分,学生的自主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观愿望,也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和不会学习。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把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把课堂上少数学生参与转移到鼓励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学会学习”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一书中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学会自我教育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本着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尤其是学生的自我发展,真正切实地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逐渐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而提出了这个问题。

二、概念界定

自主,简言之,即自我做主,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体(或群体)对自己的活动所具有的支配和控制的能力和权利。就能力而言,自主主要指个人(群体)不依赖外力,直接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就权利而言,自主主要指个体(群体)不被外力左右、控制,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需要和意志,直接采取行动或能以自己的思维支配自己的行动。自主能力与自主权利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自主权利不被重视,自主能力便难以增强。

学习能力,指在校学生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本领,即个性心理特征。一般来说,学习能力高低与学习好坏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它有以下特点:(1)主体性,指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能自始至终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决策,能自觉地进行学习、检查和评价,并能做出符合自我发展可能性的调整。(2)独立性,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独特的学习方法,独立地策略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3)超前性,学习能够参与到自学中,并且能为自己寻找到新的学习模式。

三、理论依据

1、现代学习理论认为:(1)学生的学习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2)学校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才会源源不断。

2、新的课程观要求: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

3、《学会生存》一书中说道:“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凡为教者必须期于达到无需教。”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1)通过研究,确实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2)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性地学习;(3)通过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4)通过该课题研究,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要求。

研究的意义: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又为新课程提出的改变学习方式丰富了一定的理论。

五、研究的内容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能力。

研究中发现,以上几方面的内容有相互交叉、重叠现象,不需要分成阶段研究。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至于跟踪研究。

2、经验总结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总结出先进的经验,把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学习、实践、总结、完善、再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创新。

3、对比实验法:有明确的实验目的,确立实验参照对象。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收集有关信息。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