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儿童身心的成熟,一些幼稚的品质会逐渐消失。这是一项出自儿童本能的计划,是儿童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他们只有依照这个计划进行发展,才能进入一种正常而自然的成长状态。在消失的品质当中,除邋遢、懒散、喜欢争吵、不顺从之外,还包括幻想、依赖、游戏等。这些幼稚品质的消失,让人们认识到了儿童的真正本性,即人类的双重本性。

蒙台梭利认为,人的两种本性一方面是与生俱来的,另一方面来自于原罪,即违背上帝法则而产生的后果,因此才会容易受到环境和幻觉的支配。当儿童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成长,受到成人盲目的、毫无意识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干涉和影响,原始发展的计划和更新便会被打乱,他们无法在“实体化”的过程中发挥出潜在的能量,这会使儿童偏离正轨,也是造成了孩子不听话的根本原因。

儿童不听话的表现有很多种,比如精神不集中、任性、依赖性强、自卑、胆小、说谎、占有欲和支配欲过强等。

如果一个人的人格想要得到统一,就必须经历心理能量在运动中进行实体化的过程。如果成人在儿童的成长环境中占据支配地位,或者儿童在环境中缺乏自主活动,心理能量和运动的组成因素就会各自发展。于是,儿童的心理开始脱离应有的发展轨道,朝着错误的方向游离。这样的后果是,儿童的心灵无法通过自发的活动塑造自身,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幻觉,即神游状态。

一个神游的孩子,总是坐立不安,喜欢四处乱跑,他们看起来充满活力,但实际上做任何事情都毫无目的。有时候,刚刚开始做一件事,没过多久就放弃了,继而把心思分散到许多事物上。对于这样的儿童,我们往往存在一定的误解,即使他们没有秩序、违反纪律,或是缺乏协调性,却仍然被当作是聪明的儿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把儿童过分的幻想行为当成了丰富的想象力发挥。

许多家长鼓励儿童幻想,用一些游戏和玩具培养他们的幻想能力,并将此解释为儿童的创造性倾向。但实际上,引导儿童发挥想象力和幻想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是否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实相关的真实并富有建设性的环境。儿童的那些没有正常发挥的想象力以及对游戏的过分热衷,被心理学家看作是“心理的神游”。这是一种逃避和寻找慰藉的表现,代表了儿童一种自我无意识的防御心理。

当儿童出生的时候,他们的意志力还未形成,所以难以抵挡成人的影响。因此,他们渐渐地乐于依赖愿意为其效劳的成人,逐渐习惯并适应了这一切。所以,娇生惯养的儿童一般不会意识到自己习惯性地掉眼泪、缺乏活力是错误的,他们喜欢抱怨,并且总是显得不耐烦,遇事喜欢求助于成人。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