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课很有意思,故事有意思,写得也有意思!上课因为赶进度,更因为内容的简单,没有预习,也没有用早自习读书,就这么边读边体会下来的。以指导“读好”为主要手段:初读,正音,了解大意;再读,教学生通过“抓住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从此),理清课文层次;品读,读好每一部分描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句子,品析关键词,(怎么把句子读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从这个词看出人物什么特点?)教学生勾画的同时,适当批注。

一节课轻轻松松下来,不知不觉就打铃了!孩子们还陶醉在爱因斯坦的童趣与小女孩天真无邪、热心助人的故事氛围中,甚至不愿意下课,非要把最后剩下的两个自然段读完。

看到他们热情的眼神, 突然想到林语堂说过“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天天在嘴里叨念要学生读书,要做什么读书笔记。试想什么样的阅读兴趣是在名目繁多的“要求”“规定”之下培养出来的呢?古人有“三上读书法”:枕上,厕上,马上。这“三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随意,便捷,少有约束,适时而读。看到学生自己能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深深感到:课文就是最好的激励。给学生交流的平台,他们就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