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坐在计算机前手握鼠标在网上漫游的时候,我们便能感受到我们将要被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知识、人才的重要性。而人的主动创新精神和能力是现代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理念,一种局面。”深刻地揭示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于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必然联系。但是,理念并不能完全代替行动。有了创新教育的理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障,但绝不等同于就能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要想理念转化为理想的境界,中间还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思考与实践的反复轮回的探索过程。透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一种可以称之为“伪创新”的教学现象,正在我们的课堂中暴露出来。这种“伪创新”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创新教育理论指导,缺乏成功的创新教育经验借鉴,缺乏必要的教学反思,为创新而创新所导致的创新教育失效或效果不明显的一种教学行为。

下面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种典型的“伪创新”教学现象谈一谈拙见。

问题一:变“满堂灌”为“满堂问”。

为了追求反传统,有的教师一个大转弯,把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一堂课40分钟,教师不停地提问,往往不管提问本身有无必要,一律以问代讲,以避免“满堂灌”之嫌。而且有时一个问题学生没有答出来,教师又随口提一连串的问题,结果弄得学生无所适从。这种碎问碎答的“满堂问”教学,初看起来似乎启动学生思维,师生互动,是对“满堂灌”的革命。但是由于教师频频提问,问题转换之快往往令学生应接不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的问题难度加深,学生思维不能与老师同步,回答不达要求,成就感便逐渐减少,而本来敏感的思维反应,也不由得麻木、迟钝起来,探究问题的热情最终不得不以敷衍来替代。长此以往,学生主体意识丧失自不必说,更为可怕的是,我们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肤浅化、幼稚化、平庸化,绝无创造性可言。

问题二:变“唯师”、“唯书”为“轻师”、“轻书”。

“唯师”、“唯书”导致的是课堂教学的程式化,学生的思维的定势化,阻碍了创新教育的推进。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追求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有的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变“唯师”、“唯书”为“轻师”、“轻书”。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轻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盲目省去必要的知识传授、点拨,不注重引导学生对课内外知识进行广泛研究、占有、积累,不注重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糟粕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鉴别吸纳与扬弃,只是一味鼓励学生“创新”。但结果却是“创新”失去了监视的知识作根基;“求异”又缺乏科学的理论作依据。这说明“轻师”、“轻书”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犹如放飞天上的风筝,一旦断了线,便不知西东。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