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第七册第十一课《看松鼠做巢》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小松鼠的精彩表演和它的执著。

作者给松鼠做巢的三次帮助是文章的重点,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抓住两个问题贯穿教学过程:“作者给了小松鼠提供了几次帮助,结果如何?”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过程中,通过读作者的三次得意与失意让学生感受童心童趣,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浓浓情意。

在体会作者的三次得意与失意中,我抓住描写作者得意的三个句子,让孩子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不必费劲 有的是 一定 又轻又暖 没有 只有”等词语,感受作者对自己提供给小松鼠的帮助是多么的自信。对于三次帮助,小松鼠的态度却是让作者感到意外,甚至是觉得白费心机。学生能找到相应的句子进行体会,我通过换词的方式,抓住 “竟然 不理不睬”感受作者的意料之外,“一如昨天 依旧”感受小松鼠的执着,抓住“还是”体会他一定要自己找材料做巢,不借助任何外力的帮助,认准了就不改变,抓住“白费心机 竟”体会结果再一次出乎作者的意料之外,进一步的体会小松鼠的执着,从这些字词中,学生能够读懂小松鼠对于做巢的坚持。

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下来,我感觉自己虽然抓住了关键的句子和字词来突破本课的重点,整节课虽然环节和文章的线条很清晰,但给与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却非常有限,几乎是在中规中矩的在完成教学,觉得少了孩子们自己与文本的共鸣。特别是在最后一段中,对于“我不再尝试别的办法”,很多孩子认为是作者对小松鼠的反应有点失望了,认为小松鼠是有点执迷不悟,没有从“但我相信,那只白肚子的小松鼠高高地蜷卧在自己用最好的材料铺就的巢里,过得非常舒适”中体会出,作者这样做是因为“我”懂得,小松鼠为做巢忙忙碌碌地爬上爬下,那是它做巢的方式,一种生活习性,“我”应该尊重,所以才说这是“最好的材料”,但教学时却局限在让学生体会小松鼠的执着这一方面了。我想,如果能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或许他们能读出更多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