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的父亲是金如柏,他的父亲1930年参加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人民解放军原炮兵政治委员。金一南初中毕业那年,“文革”风暴袭来,父亲遭受残酷迫害。金一南作为“黑帮子弟”,被分配到一个街道小厂,做了一名焙烧阿斯匹林瓶子的学徒工。

街道小厂没有好的技术人员,焙烧出来的瓶子质量不过关,破损特别多,企业一直亏损。特别爱学习钻研的金一南,在一本书上得知,瓶子容易破,主要是因为原料中有空气。在当班时,他就对原料不停搅拌,空气在搅拌中被挤出。奇迹出现了:瓶子几乎没有破损。三个月后,工厂要培养一名车工,由于表现出色,金一南被选中。原来,只要不断搅拌就能获益,于是金一南开始“不断搅拌自己”。

林彪事件后,金一南的人生更是出现重大转机,1972年冬,在工厂的推荐下,金一南成为北京军区某集团军通信团的一名新兵,这年他20岁。金一南在训练中非常刻苦,半年后,全团组织技术比武,他一举夺得第一名,被破格提干,成了一名无线电技师,同时他还担任全连的军体教员。

1984年,金一南被调到解放军政治学院(中国国防大学前身之一),从小渴望念大学的他,终于成了大学的一名工作人员,他无比高兴。可他又能做什么呢?他想进入学院图书馆,可学院却让他去了校办工厂。

但他一点也不着急,相信只要“不停搅动自己”,人生中那些不想要的“空气”就一定能被排除。果然,三年后,他如愿以偿进了学院图书馆。

一次,金一南从资料堆里无意发现了一张表格:《1936年世界各大国陆军实力比较》,当年,中国陆军250万人,而日本陆军只有25万人,这一数字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不断练笔的他写了一篇题目为《军人生来为战胜》的千字短文:“一支平素慕于虚荣而荒于训练、精于应付而疏于战备的军队,一支无危机感的军队,一支没有军人枕戈待旦的军队,兵力再多,装备再好,也无有不败。”该文被《解放军报》发表后,引起极大反响。

1995年,他又写成一部22万字的名为《装甲战》的书,这部没有留底稿,极有价值的书却没得到出版社的重视,由于他那时只是一名小小的图书馆馆员,后来书稿在出版社不知所踪。直到三年后,他那一鸣惊人的发言,让他的命运出现了一抹朝霞。

“不停搅拌自己”,就是要不断奋斗进取。用金一南的话说:“苦难让我把根须扎进泥土了,如果不是这样,我的根肯定是漂着的。只要精神不倒,干什么事就能干到最好,就能在逆境中掌握自己的命运。”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