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新大纲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熟悉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之后,我便开始尝试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针对所学的课文语言材料进行研究分析活动。但在实践中,却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这样的困惑,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重视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之后,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该如何体现呢?请看就我执教的《望梅止渴》一文的一个教学片断。

课堂片断:?

学习了课文之后,学生质疑:前面到底有没有梅林??

(安静的教室一下就热闹起来了,先是同学间窃窃私语,而后是前前后后的你一言我一语,最后终于都大声喧哗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陈述自己的见解,有的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经过一阵激烈的争辨,全班大致出现以下几种观点。)?

生1:前面有梅林,因为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并不代表没有花草树木,因为没有花草树木,没有空气,就不能生存,如果没有梅林,就不能活着出去。

生2:不对,应该没有梅林。刚才他说有梅林,那我要问一句“荒无人烟”是什么意思呢??

生3:有句话叫“站得高,看得远”,曹操站在高处,就看得到前面的梅林,战士们纷纷躺在地上,所以当然看不到了。

生4:我认为没有梅林。我从图上看出没有草,没有树, 都是石头,你想想连草、树木都不能生长,一片梅 林怎么能生存呢?

生5:我也认为没有梅林。因为梅子是秋天长的,课文里讲的是“一年夏天”,所以,根本不可能有梅林。?

生6:不对。如果没有梅林,大家大步向前走去,那么, 等走了这段路后,又会重复刚才危急的情况,而且曹操也会失去威信,所以从此可以看出梅林是有的,曹操不可能说假话。

生7:我查过字典知道,曹操是骗他们的。

生8:对,成语故事中讲的是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的。

反思:?

孩子们的争论是热烈的,以至于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收场”,只是任由孩子们各抒己见,直至下课。课后,我不由得为整堂课还未完成预订的教学目标而懊恼不已,难道这就是我所刻意追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的理想境界?经过几日的深思反省,终于有所领悟,现就上述这一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首先,谈谈这一教学案例值得肯定之处,那就是:?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