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尝试接力作文教学模式的点滴心得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紫微小学 许晗峰

摘要:接力作文模式开放了习作的话题、形式、课堂、过程和评改。它营造了自由宽松的习作环境,倡导了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用了不拘一格的评文“标准”,它实现了孩子、家长、教师之间的多元参与,立体交互,大家相诚以待,心心相通,互帮互学,其乐融融。它的实质是E教育时代学生个性化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形象一点地说,孩子的接力作文的创作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激情的心潮相逐,是用生命点燃生命,以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

关键词:接力作文 开放 多元参与 立体交互

作文教学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似乎是一个亟待唤醒的沉睡巨人——它神秘,又像是一片未曾挖掘的金矿——它富庶。既是这样我们又缘何不去“唤醒”,不去“挖掘”而在河对岸望河兴叹呢?缘于教师不懂“唤”,学生不会“挖”。少年作家韩寒在《语文的问题》一文中说:“他们之所以作文很差,是因为作文的问题,而不是写作能力的问题。”

是啊,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我想肯定有很多的老师曾有过这样的体会:那些写不出作文没有交作业的人,他们想出了种种符合逻辑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没有写作文,并且直视老师的眼睛进行心跳都不加快的撒谎。其实这已说明了这人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他只要能把刚才说的话记下来,就是不错的文章。可是,没有人(包括我们的老师)会觉得这是作文。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作文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在我们词库中的“作文”的解释是一种固定了的模式,必须有时间地点人物,尤其关键的是必须要有一个向上的主题。比如我记载完一件事情以后,我没有权利为这件事情感到迷茫,没有权利为此觉得学习没有意义,总之就是不能说反面的真话,否则就是思想不够健康。于是又便有了专事章法、技巧的作文指导,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有了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文。因而,自然就形成了教师厌教、学生怕写的局面。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的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尝试了接力作文教学模式:开学初,我在班中挑选了八个作文素养相对较高的学生,让他们在照顾到班中后进同学的基础上,自由组建好自己的作文小组。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本活页的接力作文本,要求各小组的成员每天轮流在接力作文本上写一篇文章,这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在老师和各组组长的督促和指导下,每个轮到的同学除了写之外,还必须先阅读同学的习作,在自己有想法的地方作一些修改,最后在每篇文章的留言栏中写下阅读意见和修改建议。同时,我还动员家长参与到接力作文的动态交流中来,让他们也来指导指导孩子们的作文,读读文章,改改不足,写写评语。一次轮回后,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交换作文本。在这样的一次次交换中,每一本接力作文本的参与面就扩大了,每一篇文章阅读的人次也就多了,孩子们不仅增加了自己的阅读量,而且还能看到大家对自己的习作的评价。几次交换后,班中个个学生在每一本接力作文本上都有了自己的习作,作文本上的每一篇习作每一个学生(还包括家长、老师)都已读过,评过,改过。于是,我就将这些作文收集起来,由老师和各组长根据大家的评语,评出十篇最佳作文。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