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昌图县实验小学现有163名教师,36个教学班,2400余名学生。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我们实验人走进新课改,实施新课程整整五年多的时间了。期间,我们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锐意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新课改,实施新课程,特别是在丰富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工作中,大胆尝试,初步取得了点滴收获,今天借此平台与兄弟学校交流、探索,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一、提高认识,科学管理,为开发校本教材提供保障

在丰富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工作中,我们认识到: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目标具有针对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校本课程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校本课程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传统角色;校本课程目标具有生成性特点;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校本课程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人才需要的重要措施;校本课程是发挥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阵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校本课程是挖掘学校办学资源 ,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根本途径。为此,在提高认识的同时,我们加强了科学管理,为开发校本课程教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健全组织,形成网络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校长为副组长,其他领导为组员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下设校本课程开发编写委员会,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形成校本课程管理网络,即:

2、制定制度,科学管理

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每学年我们要制定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各项制度。按照方案、计划科学管理,认真实施,并不断总结经验,提炼精华,去其糟粕。

二、不断探索,逐渐完善,形成多元智能校本教材体系

我校校本教材课程开发工作,始终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校本教材为载体,坚持以生为本、操作性强的原则,由初探到深入,到提高三个阶段,不断探索,逐步改进,逐渐完善,形成了“多元智能”校本教材体系。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提出的。专家指出:多元智能理论是对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多元智能理论包括八种智能类型。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

1、初步探索阶段

课改伊始,我们从培养学生音乐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入手,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开发了古诗词新唱、古诗词配画校本教材,让学生在歌唱、舞蹈、绘画中体味古诗词的美。

2、深入推进阶段

在初步探索中,我们感到校本教材有些单调,内容较少。于是,我们以培养学生语言智能主线,拓展课外语文知识的摄入,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基于这一点,我们收集了小学语言课本之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大量资料,编写了12册八类校本教材。即:古诗词欣赏、寓言故事明理、历史故事传承、成语接龙赏析、三字经诵读、名人简介知晓、名人名言牢记、名家名段品读。在校本课上分年级实施,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

3、形成体系阶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引下,我们感到,充分发挥校本课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多元智能视野下的教师教有特点,培养多元智能视野下的学生学有特长,个性飞扬,是我们形成校本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2008年,我们以多元智能校本教材为主题,编写了6册校本教材。即:多元智能校本教材之一·语言智能,内容是成语接龙。多元智能校本教材之二·音乐智能,内容是葫芦丝。多元智能校本教材之三·身体运动智能,内容是健美操。多元智能校本教材之四·自然观察智能,内容是科普百科知识。多元智能校本教材之五·视觉空间智能,内容是思维绘画。多元智能校本教材之六·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内容是: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诗文。校本教材丰富了校本课程资源,使同学们积累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强壮了身体,增强了美感,懂得了道理,学会了做人。

三、多元智能,成果展示,校本课程硕果累累

校本课程纳入课表,科学合理的安排,选派骨干教师任课,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这是我们抓好校本课程,实施好校本教材,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的宗旨。经过几个学期的实施,已初见成效。今年我校六·一艺术节上,我们举办了校本课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八百余人成语接龙齐诵,四百人健美操表、四百人葫芦丝演奏,四百人思维绘画,百人百米长卷绘画,2400多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受到了县委四大班子领导的高度评价,县人大主任李志刚当场题词:“多元智能 个性飞扬”。此外,在县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我校100名同学的献词、舞蹈的表演;在县烈士墓剪彩中,我校100人的献词;在四高中剪彩中,我校的成语接龙、葫芦丝演奏,均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资源将越来越丰富,越贴近师生的生活,校本教材将不断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在校本教材编写中,将不断探索,编写出更适合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