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借鉴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和策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以《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评价》为题开展了课题研究。

一、建立全面整合的口语交际评价标准

我们首先以新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为依据,制定了《小学阶段口语交际评价系列表》。此表以三个年段为纵向,以情感、态度和能力为横向,全面、客观和公正地衡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倾听”,要从了解内容,到把握主要内容,到抓住要点;其次,学会“表达”,要会复述、讲述,能转述,由简单地说,到讲得清楚、明白,再到有中心,有条理,进而学会“应对”。当然,以上三点不是截然分开的,“表达” 是在倾听基础上的交流,“应对”是在交际中的表达,这就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行为标准对于评价的信度、效度和公平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于是,我们参照目标框架,列出学段评价表。此表以各年段口语交际行为标准为具体标准,以 “优、良、合格、再努力”为评价等级。在具体标准的制定上我们采取“3+X”的形式。所谓“3”指的是根据年段目标,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三条标准即 “必评项目”,所谓“X”指的是教师可根据交际内容的不同,有选择地制定标准,即“选评项目”。再按“优、良、合格和再努力”细化为四个等级。

我们将每个年段的8条具体标准(其中3条必评项目,5条选评项目)再细分为32个水平等级。操作性就大大增强了。用这样的等级量表,与具体的评价内容结合,顺畅地进行有效评价就有了基本保证。

二、精选适合有意义的口语交际评价内容

鉴于口语交际课的特点和新课程的价值取向,评价的内容一般以话题或任务的形态呈现。

从我校的实践来看,下列话题或任务是较适合的:听说类、看说类、玩说类、做说类、介绍类、交往类、表演类、童话类、讨论类、科幻类、辩论类等。每一大类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如交往就有问路、购物、借书、求助、请教、商量、看病、探亲、待客、报名、采访、表扬、批评、祝贺、安慰、道歉、解释、打电话、当导游等话题。

有些话题和任务适合于各个年段,有的则适合于某一个年段。

选好话题,组织好语料,就能和等级量表相整合,并依据评价的具体内容对等级量表进行微调,最终形成这一次口语交际课的具体评价工具。例如;笔者在进行第四册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一课时,对照第一学段口语交际评价系列,并结合话题,对《口语交际评价等级量表》进行了适当调整,其中“必评项目”不变, “选评项目”改为能较有条理地讲述小制作的过程,学习使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在讲述制作过程时,能较为正确地使用动词等。当然,量表的微调如果能和学生共同进行,则学习和评价的效果会更佳。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