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的特征,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并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首先复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带领学生回忆这些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渗透转化的教学理念。

出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简要复习梯形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先想一下:梯形的面积怎么求呢?

二、注重合作,促进交流

学生在前面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最容易想到的是吧梯形转化成已学过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然后进行分小组探究。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

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探究任务,自豪写在脸上。因为是自己探究完成得出的结论,所以他们有话可说,我就让学生充分交流,让他们多说,并引导他们说准确,说具体,还建议他们利用学具进行演示,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感受着成功。

当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后,带领学生回到课件上,重新回顾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强调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

梯形的面积 = 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 2

= 平行四边形的底 × 高 ÷ 2

= (梯形的上底 + 梯形的下底) × 高 ÷2

用字母表示 S = ( a + b ) × h ÷ 2

这部分的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后,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让他们主动探究,大胆猜测,积极验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学习活动中互相合作,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新知、旧知有机融为一体,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运用,能力提升

当学生掌握了梯形的公式之后,出示练习,巩固对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经过对三角形的教学,在这次梯形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操作,让他们自己去探究新知识。有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学习的基础,学生很快就能想到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转化成梯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交流梯形面积的推导公式时,我又着重强调了“梯形为什么要除以2”“不除以2求出的是什么”,加强学生对“除以2”的理解,做好及时预防,避免学生在做题时总是忽略“除以2”。

总体来说,这节课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这节课我花了很多时间给学生去研究梯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推导出来,并让学生充分的说,虽然最后留下做练习的时间很少,但是我觉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比结果应该更重要一些。而且从作业的反应情况来看,学生对梯形公式的掌握及运用都很不错。

但是,不足之处还有许多:

1、因为这节课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大部分学生都能做的很好,但是仍有个别学生并没有认真讨论。

2、在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我只让学生想了一种方法,就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还有许多别的方法我并没有引导学生去探讨。其实班里有很多程度不错的学生完全可以想出来的,但是为了顾及整个班级,所以别的方法我就没有更深的去探讨。

3、学生对梯形的高掌握的不太好,如果告诉学生梯形的高,学生会计算,如果梯形的高没有告诉,学生会把梯形的任意一条腰当做梯形的高,这是我在上课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有不足,才会有进步,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