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思你的一次数学教育活动。

我在中班数学活动《认识5的相邻数》活动目标: 1、体验5以内相邻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能表述5以内的相邻数。 3、对数字感兴趣。 活动准备:数字与筹码 数字卡片(1—6)6份 ;数字与筹码 ,大象、小猫、小狗、小老鼠、小鸭、小兔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预备活动 幼儿进行游戏《碰一碰》 ,激发幼儿参与有兴趣。第二环节,帮助幼儿理解相邻的意思 幼儿玩一个游戏《找邻居》。站我们旁边的小朋友就是我们的邻居,小朋友现在来看看你的邻居是谁呢?第三环节:集体活动 ,以分房子游戏吸引幼儿学习兴趣。森林里今天可热闹了,因为大象伯伯要分房子了,它把一号给了自己,二号分给了小猫,三号分给了小狗,四号分给了小老鼠,五号分给了小鸭,六号分给了小兔。动物宝宝也有了邻居,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邻居是谁?进一步理解相邻数的意义。 第四环节:巩固相邻数的认识。游戏:每位幼儿发一张1—6的数字卡片 游戏一:《找朋友》 游戏二《开火车》 。 最后一环节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反思:

相邻数是一个数与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即任何一个数(除1以外)都比它前面一个数大1,比它后面一个数小1。因此,要想让幼儿学好相邻数必须从最基础:即2的相邻数入手。然而经过小班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初步了解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只要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掌握其中的规律,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于是在活动中我以做游戏为主线,结合科学的引导与操作,帮助他们形成触类旁通的思维习惯,使抽象的数学学习变成快乐的幼儿游戏。

2、如何处理幼儿数学教育中的操作材料问题?

数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主要就是提供可探索、可操作材料。采用各种教育手段,让幼儿操作、探索,从中发现、巩固数学知识。首先,提供的材料必须丰富多样。必须保证足够的材料才能保证幼儿的操作,幼儿才能与材料“交流”,才能更好的获得知识。其次,必须考虑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存在智力、能力、个性的差异。因此,投放材料难易结合,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程度上都获得发展。再次,材料要投放灵活,具有暗示性。教师切记不要过多的语言,让孩子在探索操作中获得知识。总之,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环境。让孩子在充分操作中获取知识。

3、如何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幼儿园数学教育要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探究意识是人所具有的愿望并能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心理特征。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发展的前提。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幼儿是通过活动、材料的互动中发现建构数学关系的。我认为,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应做到:首先:教师要注意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形成数学概念。提供的材料应具有探究性、操作性、丰富性、多样性、层次性等。其次,教师注意在活动中加强引导。问题设置有多解性,鼓励幼儿寻求问题的多种答案。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幼儿,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环节,做到宏观调控。再次,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我们善于捕捉信息,引起幼儿注意,丰富幼儿知识。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巩固知识,感受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激发探究意识。

4、你对按学期分解的数学教育目标有哪些修改建议?

我认为,分解的学期数学教育目标基本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和幼儿的个体差异,掌握的难易程度进行把握,使孩子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