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幼儿,避免损害其自主性

对幼儿来说,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一种外在手段,是对孩子的一种外部动机的促进和激励。心理学家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在教育情境中,培养孩子的内部动机,就是让孩子以为他们努力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喜欢学习或想发展某种技能;而孩子的外部动机则是使孩子认为他们努力完成任务是由于外部原因,比如赢得竞争、获得奖励,或接受惩罚等。在某些情况下,外部动机过强,便会削弱内部动机,使他们很难从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使得学习行为的坚持性大打折扣,变得缺乏创新精神和自我指导能力,损害孩子的自主性。

因此,表扬与批评要与尊重相结合,以保护孩子的尊严为起点,以促进孩子的发展为目的,使每一个体的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根据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和心理接受能力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施以表扬与批评,发挥表扬与批评的积极作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与上进心,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强化孩子优秀品德,取得教育孩子的良好效果。

表扬与批评应传递合理的归因信息

心理学家发现,在短期效果上,适时适度的表扬与批评会传递给孩子可以胜任的信息,从而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和对未来成功的期望。然而,通过表扬与批评传递的归因信息,应避免对孩子本身能力的过分强调。如表扬孩子“你真聪明”或“你很努力”。这两句话所传达的信息是不同的,聪明代表一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改变,而努力不努力则是孩子可以控制的。虽然都是积极的评价,在能力上得到表扬的孩子,一旦面对失败,他们的兴趣、坚持性和表现都会显著下降。而完成任务时的努力和耐心得到积极认可的孩子,则更专注于提高自己的技能,遇到失败时则表现出更积极的情绪和更好的坚持性。

因此,表扬与批评传递的归因信息,应考虑其所发生的具体情境、被施与者的特征及对表扬与批评所做的解释等众多因素,慎重对待每一次表扬与批评,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合理、准确、具有积极作用的潜在信息和价值。

表扬与批评要有助于孩子的心里健康

表扬与批评只是一种教育手段,目的是为了鼓励孩子发扬长处,积极进取,督促孩子克服缺点,让孩子分清是非,辨明良莠,懂得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不正确的,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表扬与批评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从恰如其分的角度,对孩子施加影响。从关心、鼓励的角度表扬孩子,不但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使其心情愉悦,精神振奋;从尊重、喜爱的角度批评孩子,一方面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和不足,使其更好地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起教育技巧时说:“教育者与自己对象的每次接触,归根到底是为了激励对方的内心活动。”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表扬与批评只是其成长过程中的“拐杖”,其最终目标是使孩子不再依靠外部因素,能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积极、健康、和谐的个性心理品质。

可见,一直在表扬、夸奖、赞美声中成长的孩子,将来一旦遭遇坎坷,心理上的巨大打击是他们不能承受的;相反,如果一味地训斥、指责、批评,势必使孩子产生沮丧情绪,逆反心理,这也是很严重的。

因此,表扬与批评都是教师对孩子的关爱,二者应巧妙地结合起来。只有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幼儿园才真正具备了完整的、成功的教育。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