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知识:

1. 对时间单位年、月、日有感性认识,有生活积累经验。

2. 知道1年有12个月,1个月大约有30天。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与分析、交流与合作等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

2. 在假设与验证、动手计算、合作探究等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判断大月与小月、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3.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感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理解并认识时间单位,知道平年与闰年的知识且能应用,知道并能推算各月的天数。

教具准备:

2001年——2012年以及1800年、1900年、2000年、2400年的年历片。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新课。

1、现场调查,请学生告诉老师:你一年中最高兴的日子是哪一天?引出本节课的知识——年、月、日。

2、呈现本课核心问题:1年有多少个月?1个月有多少天?1年又有多少天?组织学生讨论,先研究哪一个问题,为什么?

二、 新课教学。

〈一〉、研究1个月有多少天

1. 激发求知欲,引导思考:怎么研究呢?

取出准备好的年历片,让学生仔细、自由地观察,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吗?

2. 独立观察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发现的规律。

(要求作好记录)

3. 汇报整理。指名说说发现的规律,师生共同商讨,得出结论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31天。

1年有12个月  四、六、九、十一月:30天。

二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

4. 记做一年中各月天数的方法。

(1) 教学用数拳头和唱歌诀的方法来判断某个月的天数。

(2) 反馈练习题:今年的1、2、3三个月共有多少天?(一组按2月是28天、另一组按2月是29天分别计算)

〈二〉、研究平年与闰年的判断方法。

1. 提出悬念:为什么有的2月是28天,有的2月是29天?引出平年和闰年的知识。

2. 设疑:怎样能很快判断出自己出生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3.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 观察年历片(学生每人有一张年历片,分别是2001年——2012年以及1800年、1900年、2000年、2400年)合作统计出每人手中的年份数和该年的总天数,结成学习材料,寻找规律。

(2) 当学生寻找出“四年一闰”的规律时,引导提出假设:用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则是平年。

(3) 验证假设。

小组合作,分工计算,验证假设。

(4) 质疑:1800年、1900年的年份数除以4也没有余数,为什么却是平年?

引导阅读课本相关的知识内容,以解开学生心头的疑惑。

4. 汇报收获,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举例说明判断方法)

三、 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想想自己是哪年哪月出生的?利用你刚学的知识,算算这一年有多少天?出生的这个月又有多少天?

四、提问题,总全课。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学会了什么?

(分别叫生说说)

2. 课后思考题:为什么一年有时是365天,有时是366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