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气质和性格的影响

孩子的个性、气质和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急躁,有的孩子安静;有的孩子外向,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善于表达,有的孩子较为内秀。。。。。。由于气质和性格的不同,有些孩子不愿与人交流,常常独自品味自己的感受,在他们出现情绪变化时,也不直接表达和表露出来。

4.成人的疏导不足

在活动中,教育者未把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回事,或者不屑一顾,毫无反馈;或者当做耳旁风,笑笑而过。时间长了,孩子得不到成人的积极回应,自然不愿将自己心灵的窗户打开,也不愿意直接表露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采取生闷气或者破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取的措施:

1.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

马斯洛曾认为,人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自我实现等的需要,他的需求理论与孩子成长的规律有一定的吻合性。孩子的每个阶段,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刚出生的孩子,他只有一种生理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需要也越来越高层次。这里先从基本需要谈起,孩子也是如此。在生活中,教育者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去较好地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对于孩子的询问,要进行合理的分析,以及详细的答复。这样孩子的身心才有可能健康地发展,自然也不会出现各种情绪和心理问题。当然,满足孩子的需要并不是对孩子的需要有求必应,胡乱放纵孩子。

2.帮助孩子把握情绪

孩子表达情绪的前提是明了自己处于什么情绪状态,在孩子处于某种情绪时,教育者要及时提供形容情绪的词汇,如高兴、愉快、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嫉妒等,积极回应孩子,如“老师知道,你心里很难过。”“看到这个,你很惊讶,是吧?”这样,孩子习得了情感词汇,慢慢就能学会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及时关注和疏导

在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孩子也会产生消极和不良的情绪。在孩子出现生闷气等情况时,教师和父母应及时关注,停下手中的事,耐心听孩子倾诉,并通过其他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不良的情绪及时得到化解,就不会对孩子造成大的危害。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