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亏一篑”语出《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是周朝大臣劝谏周武王的话,希望武王勤奋谨慎,建功立业,切不可玩物丧志。譬如堆积一座九仞高的土山,最后只差一筐土也不能算完成。后遂用“功亏一篑”比喻做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点人力物力而未能完成,含惋惜意。例如:

(1)然往往锐意兴造而力辍半途者有之,猛思合嵿(山顶)而功亏一篑者有之。(明•张岱《募修岳鄂王祠墓疏》)

(2)党人多被迫逃散,革命大业,几功亏一篑。(咏簪《武昌两日记》)

(3)这时,只要小钢轮在玉器上碰出一下不寻常的微小的响声,他们都会惊心动魄,出一身冷汗!他们怕的是功亏一篑,良玉成了废品。(碧野《南旧玉》)

“功亏一篑”同“功败垂成”意思相近。从意义上看,两条成语都是说,事情在最后阶段再努力一把就可以大功告成的情况下未能完成。事情刚刚起步或半途便遭失败,都不能说“功亏一篑”。从感情色彩上看,两条成语都对事情的失败深表惋惜,而只有被认为是有意义、有价值,令人寄予厚望的事情遭到失败,才令人惋惜,否则也不能说“功亏一篑”。有些人没有把握住这两点,不管好事还是坏事,也不管在什么阶段,只要没有办成,便说“功亏一篑”,这就不对了。例如:

(4)当我们确定“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主题、明晰经济工作主线、确定经济工作抓手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开始”,万不可仅仅因为在“开始”上功亏一篑,导致全局失利。(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12月13日)

(5)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孜孜以求“超英赶美”,但总功亏一篑。(人民网2011年2月17日)

好的开始往往是成功的一半,“慎始”是对的,但是开局不好还有机会补救,并不一定“导致全局失利”,这时就说“功亏一篑”,为时尚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超英赶美”,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口号,喊了一阵便销声匿迹了,连成功的影子都没有看到便说“功亏一篑”,更没有道理了。

(6)李月通过婚庆行业朋友得知孙强要结婚,便设下“试菜”陷阱,没想到还是功亏一篑。目前,以李月、范宇为首的涉案人员均已被刑事拘留。(北方网2010年9月27日)

(7)这伙汽车大盗并非每次都能成功。根据警方提供的监控录像,记者看到了一次近乎成功但最终功亏一篑的偷盗。(东南网2011年5月18日)

李月设陷阱害人未能得逞,最终被刑事拘留,是罪有应得;汽车大盗偷窃未成最终失手,除了大盗自己,谁也不会为之惋惜:这两例显然也都不能使用“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