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学了《美丽的眼睛》,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冒险下水,偏遇上了痉挛,在这生命危急的时刻,我看到了一双眼睛——海豚的眼睛。海豚使劲顶着我,让我趴在它的背上,把我送回了岸边。当我平静下来以后,海豚又和我在海里嬉戏了好一阵,才恋恋不舍地走开。故事情节清晰,学生容易读懂。我在教学时抓住课后的两道思考题:

1、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2、文中几次出现了“美丽的眼睛”这个词组,分别出现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是最美丽的眼睛?

本来我认为故事内容很简单,原本决定放手让学生自读围绕这两个问题就完成本课的学习。但在教学中,我不知不觉地又重复了以往的模式,学生回答不出我就代讲了,有时我说上句,有几个好的学生就能接出下句,在我的参与中,有部分学生能跟着我的思路理出故事梗概。我实现了教学目标,可在我咿哩哇啦讲了半天以后,随便请了几个学生来说主要内容,居然都不知从哪儿说起。我一下子被雷倒了,原来偶尔出现的良好效应是自己的感觉,重新被打回迷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