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恒概念

让幼儿了解,相等个数的物体不论怎么摆放,其数值不变。例如:3个糖果,不管排成竖的、横的或环状,都是3个,一样多。

二、 量

长度的比较

比较远近、深浅、高矮、厚薄等,先让幼儿找到物体间的基准点,再进行比较。

面积的比较

面积是二度空间,比较时可以让幼儿将两个平面重叠在一起;如果不能重叠时,可以让幼儿尝试利用图画纸铺排,再数一数图画纸的张数,张数越多面积就越大。

体积的比较

体积是三度空间,比较时尽可能让幼儿观察和比较实物。例如:小班3个以内物体的大小比较就是体积的比较。

重量的比较

在此阶段,幼儿只要能体会生活中有关的事实,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做辨别和处理即可。例如:提东西时,能表达对轻的、重的感受,并能辨别出比较重或比较轻的东西。

速度的比较

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经验来体会和认识,如比较走和跑的快慢,比较两种车子行走的快慢等。

容量的比较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容器的大小与水位的高低的关系。

时间

交给幼儿时间概念时,要多与生活情境结合。如开始上课是9点,吃点心10点、、、、、、也可以让幼儿分辨上午和下午、白天和晚上。

货币

让幼儿先认识不同面额的货币及币值,进而能运用货币,可以让幼儿做买卖的游戏,了解货币的概念。

估量

估量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如买面或米回家,要拿多大袋子才够装。可以让幼儿多做倒来倒去的游戏,以积累估量的经验。

守恒概念

让幼儿了解等量的物体或物质不论怎么摆放,其值不变。例如:同样的一杯水,不管倒入什么形状的容器中,都是一样多。

三、 图形与空间

图形

包括直线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曲线图形(圆形、椭圆形等)和立体图形(圆柱体、三棱锥、多棱柱体等),让幼儿能把物体的形状和各种抽象的数学语言结合在一起。

部分与整体

这是引导幼儿思考的出发点。可以通过拼图游戏,让幼儿认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空间位置

让幼儿理解在空间中自我位置与其他人、事、物之间的关系。要分辨空间位置,须先定出基准物,再以次分辨上下、左右、前后、里外。

相对位置

相对位置的关系是同一物体由于基准物的改变而有不同的位置变化。例如:在香蕉、苹果、花的排列中,从香蕉的位置向右算起,花排在第4个,但是从草莓向右算起,花就排在第2个了。

空间距离

让幼儿建立上下、左右的概念后,可以把两者配合起来,让幼儿了解空间远近距离,作为今后小学学习坐标的基础。

造型

造型中最常见的是积木的堆放,用相同形状、数量的积木,可以搭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可以多鼓励幼儿自由创作,让幼儿从搭积木中理解作品和空间关系。

四、 逻辑与关系

视觉辨认

视觉辨认是指能辨认物体相同、相似或相异的能力。

配对关系

幼儿通过辨认异同的能力将“相同”的东西配对(相同的意义指“完全一样”或“完全符合”。

分类

分类即能把相同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分类可以是单一标准的,如“那些是红色的”;分类也可以是多重标准的,如请找出“戴帽子”、“穿裙子”的“女孩”,就需要符合三种标准。分类不同于配对,配对的东西是一模一样的,而分类的东西可能不是完全相同的。

因果

孩子的认知是逐步体验、积累、发展的,可以通过活动设计,让幼儿在操作和游戏时,产生“这是怎么回事”的疑问,并去观察、探索原因和结果,逐渐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顺序

让幼儿借由生活中的经验,根据某个条件来安排东西的顺序,或能推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如买票——等车——车来了——上车的顺序。

型式(规律排序)

以事物的大小或其他属性分类,并辨识、描述、分析“型式”的关系,继续呈现,或自创“型式”,而做出自己的设计的“型式”创作。例如幼儿发现重复出现的图案、花样、动作等具有某种规则性。

迁移

让幼儿在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能用中介物来进行比较,了解其他物品之间的比较关系。例如:用笔测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从杯子比笔矮,瓶子比笔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另外像魔术机器,放一样东西到魔术机器中,从魔术机器中出来时,所有的东西都多一个或变了个样子,幼儿能推论出其中的关系。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