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八册第82页例3——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角形边的关系这一内容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并安排在第二学段。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组成特征,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他多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做数学”等过程,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有价值的数学。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活动参与、自主建构,联系生活、应用数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算一算、比一比,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

3.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发现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并探讨能摆成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2.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活动参与、自主建构,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的设计理念指导下,我的教学思路是:问题引领、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规律,并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先给学生创设情景,引起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自主建构数学规律

新课标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因此我有意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层次是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第二层次是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第三层次是推广验证,得出结论。

(三)关注学生生成,加强信息反馈

“关注学生生成,加强信息反馈”是我这节课实施时的最大特色,也是我教学的一贯风格。课堂上,学生小组的合作交流、自主的实验验证、互动评价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我有充分的时空去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多方面的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水平,及时点拨,使学生思维的空间在探索学习中得到有效拓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