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的教学,在引导学生解决理解词语时,可以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练读,进行感悟理解;而我没有进行练读——没有为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扫清障碍。这是第一大失误。

其二,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初始,对每一个环节导读不够,仅仅就读准音读通顺作为尺码,而后就直接进入了对那封不平常的信的感悟——这一部走得太快了,以至于在理解感悟后一部分时倍感吃力。我觉得可以在前两封信上下功夫,在导读时应当仔细揣摩写信人及看信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进行有声有色的导读,然后深情并茂的诵读“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等句子,掀起情感波澜,感悟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理解英雄妈妈对大叔说的话 ,为学生理解文章中心奠定基础。

其三,在引导学生朗读英雄妈妈对大叔说的话时缺乏层次感,学生没有读味道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加强朗读指导练习。

其四,在第二课时教学拓展这一环节上,没有及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收获及对英雄母亲与对自己说的话,单单就让学生说了——而且还可以把相关的词语板书出来,以提示学生组织有序的语句进行练笔。

纵观全课教学,如果上两课时,第一课时可以上至引导读文,了解故事梗概截止,而且要对前两封信进行感情练读。第二课时就重点感悟英雄妈妈对大叔说的话,感悟这封信的“不平常”在哪里;同时处理相关作业。

如果只上一课时,就应该单刀直入,不走弯路。首先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不平常”,请学生浏览全文,弄清共有几封信的片段?哪封信是不平常的信?然后就对每一封信进行练读,同时弄清楚这封信是在什么情况下是谁写的?为什么要写?当时的心情怎样——如此进行练读的话就能够读出情感来。在此基础上去感悟那封不平常的来信就轻松多了。

本课最大的失误是自己明知一课时上不完却这样做,这是极不明智的。希望以后不再发生如此糊涂透顶的蠢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