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悟课文意境的美,体会小雨点和孩子们的快乐。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充分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美与快乐。

2、增进孩子对阅读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文字美、语言美。

策略方法:

1、资料的收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和知识水平来进行。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十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并且在课堂上能够很好的体现师生互动这一理念。

2、感情朗读

对课文内容的充分读,就是对课文内容的再一次理解,让孩子在读时,把自己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内容的情感宣泄都从读中表现出来,让学生的感情,在读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更是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了解祖国。因此,课外有关内容的阅读,有利于丰富孩子的知识面。

(教师提供的书刊《童年书架》、《365夜》等)

课前准备:

1、与本课有关的生字、生词卡片,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1-2自然段)、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再设计及随笔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你知道下雨前什么小动物会来给我们报信吗?天空会变得怎样呀?”(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你们看!”(出示课件1、2自然段)

3、师:“原来要下雨了!”(板书题目)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参与学习,喜欢搜集、喜欢和同学们交流,养成课前搜集的好习惯,为更好的学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打基矗

用动画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性,能让学生乐于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你知道下雨后都发生了什么动人的事吗?请同学们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一下吧!”

2、指名读课文,小组内读课文。(发挥学生的评价方式)

3、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