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老师们:

您们好!今天,我能够与大家面对面地坐在这里,谈一谈我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首先,我非常感谢多年来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关怀和帮助。面对这么多资深的老教师,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就把近年来的一些体会与老师们交流、分享一下。

记得一篇散文中这样写道:有一种幸福是学会忘记,有一种快乐是共同分享。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忘记了年龄,每天与孩子们一起开心游戏;我们快乐着,因为我们分享着课堂上的点点滴滴,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工作近十五多年,我觉得作为教师没有什么比上好一堂课更为幸福了,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集体教学活动尤为重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更是一个幼儿园教学质量的生命源泉。

同时我还有一个想法: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面对平时的常态教学活动和公开活动时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前者总有一些孩子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容易注意力分散,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后者孩子的表现却完全不同,就连平时最顽皮捣蛋的孩子也是一副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的精神状态。他们的求知欲望那么强烈,他们的眼神那么明亮,那么有神。很多老师都说在开放活动时,小朋友都特别的乖,教师组织活动也特别的轻松.这是为什么呢?细想一下:这和教师的课前准备是分不开的.公开课前,教师对活动的环节是考虑又考虑,每一句话、每一动作都是逐字逐句的斟酌.而平常活动呢?教师的组织语言、教学环节就相对松散.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组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组织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从以下三点与大家一起交流。

●课前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课中机智应对,灵活驾驭课堂

●课后及时反思,不断总结提高

一、课前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一﹚理顺思路是前提。

我们幼儿园进行的是同一主题背景下的学习活动。在主题教学的推进中,三位老师需要协调教授内容,哪一个学习点放在前,哪一点放在后都要事先设置好,列出活动安排计划而后方可投入备课。而备课作为课前准备的重中只重,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三位老师要分析本班孩子的已有经验,对孩子的基本能力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备课时还要注意:

1、充分熟悉教材,吃透每一个教学内容。比如:对语言领域中的故事要多读几遍(最好能够脱稿讲述),做到充分理解故事、熟悉故事内容,挖掘其中的教育点(情感教育、丰富词汇、了解常识等),找准重点、难点。

2、制订适切的目标 。我们正在使用的省编教材每个教学活动中都提供了具体、明确的目标,因此不需要再重新制定活动目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来调整已有目标,或者把其中的一点进行分解,使活动目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情感态度、习惯与能力、知识与技能等三个维度,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活动目标既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目标的表述上,还要尽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尝试”、“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1、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色笔添画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2、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这些可能是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二﹚教具准备是基础。

教具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公开活动的准备,教师一般会运用色彩鲜艳的教具、生动有趣的课件等来展开,孩子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常态教学中过去的课前准备是单一的、简单的物质准备,现在教师课前准备不仅要做好实物、图片、学具等物质准备,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做好课前知识了解和生活体验经验上的准备。我们幼儿园四楼教具室有一些常规的教具:图片、头饰、磁带等等,提前接过来课堂上就能用。另外生活中的物品:瓶、罐、棒、盒、植物、小动物等都可以拿来当教具,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小型教具。总之我们一定做到课前有教具,使幼儿接触到直观、形象操作材料,在动手动脑中获得有效的学习。

(三)环节设计是关键。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选点妙,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我们正在使用的省编教材、情景阅读教材等每节课都有活动建议,老师们千万不要照搬照抄,可以结合实际对教学环节加以调整,进行删减或增加。一般来说, 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一:开始部分:承担着集中幼儿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作用。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二: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活动过程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指导幼儿去活动、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首先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根据孩子注意的特点,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考虑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是根据孩子学习的特点,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孩子亲身参与,亲自体验,操作练习;还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的内容要有层次性、挑战性,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三:结束部分:教师以各种形式(语言小结、情景成果展示等)归纳总结,帮助幼儿对新知识经验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并鼓励、肯定幼儿的活动,使幼儿有成功的满足感,产生再次探索的愿望。

我想如果备课时考虑周全了,那么真正付诸于课堂实践,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能够产生最大化的授课实效。

(四)常规培养是后盾。

在我们幼儿园,老师是轮流带班,工作时段不尽相同,因而就要对孩子的课堂常规有一个统整的要求。常规培养非一日之功,日常培养很重要。要求孩子们在上课时有一个好的常规,首先应该做到在平时生活和课堂上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拿孩子活动前保持安静、预备进入活动时的常规训练来说吧,“小脚并并拢,小手放放好,小眼睛看老师”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句话,一个老师这样教了,另外的老师也尽量随从,如果常规不统一,孩子将无所适从,缺乏正确的意识反应。还可以采用敲铃鼓或弹琴等方式,巧妙组织好课前活动,有利于教师和幼儿都以阳光的心态进入课堂,使整个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

方法:1、静一静

幼儿的情绪状态会非常明显地影响课堂的效果,当幼儿情绪兴奋的时候,我便采取一些比较安静的方法,以静制动。比如:做手指谣 、念儿歌、讲故事、说悄悄话等,让幼儿迅速安静下来。

①手指游戏:我们幼儿园的手指谣很多,(去年还开展了手指谣比赛)有的是没有声音的,有的是配上了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音乐的,比如:悄悄话、小花炮、两只小狐狸、大乌龟小乌龟等。小朋友们或随着儿歌变换手的动作,或在老师提示下安静地有规律第变换手的各种造型,既动手、动脑还动口,注意力也慢慢地集中过来了。

②儿歌、歌曲:儿歌念起来朗朗上口,歌曲唱起来委婉动听,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上课之前,利用一些学过的儿歌、歌曲,让小朋友一起念一念,唱一唱,就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起来,同时加深了对儿歌、歌曲的熟悉程度和内容的理解,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形式。有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即兴编一些儿歌,让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说,边拍手边说、边做动作边说,更为生动有趣,更能迅速集中幼儿的注意。

③说悄悄话:课前小朋友不能安静下来,老师可以关注一下,看哪个小朋友已经安静下来了,然后在他耳边轻轻地说一句“你真棒,老师喜欢你”,并摸摸他的头、亲亲他的脸或送他一个大拇指。别的小朋友看见了,一定也想知道老师说了些什么,也希望老师和他说悄悄话,得到老师的爱抚,便会一个个安静下来期待老师的到来。

2、动起来

在炎热的夏天,天气闷热,小朋友常会无精打采,情绪低落、烦躁,为了活跃气氛,我便和孩子们做各种游戏,让他们以积极的状态上课,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①二十秒比赛。我在课前组织二十秒的竞赛活动。如:二十秒说出班上小朋友的名字,看谁说得多;二十秒看谁说的儿歌最多;二十秒看谁说的笑话最好笑;二十秒看谁拍的球最多;二十秒看谁跳的绳最多等等……课前二十秒的竞赛,开展起来很方便,很容易进行,经常开展这样的竞赛,使幼儿的大脑中枢神经经受到刺激后,引起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消除了幼儿的疲劳,增强了他们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加上老师精湛的讲课艺术,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会更加强烈,兴趣也会更浓,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

②小游戏。我还自创了一些小游戏和孩子们一起玩。比如风儿和云彩。我做风儿,小朋友做云彩,云彩在风儿的吹拂下变化着各种造型,我“呼”一吹,小朋友们就做各种动作,当我数着3、2、1停——的时候,小朋友就必须做一个固定的造型。还可做“木头人”游戏,大家一起念“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然后大家做一个亮相的动作而静止不动。“说相反话”“做相反动作”等也不失为课前组织时常用的好游戏。游戏后,小朋友们回以饱满的情绪上课。

3、设疑

下一节课的内容是课前组织活动的重要依据,我会将与课堂有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在小朋友注意转换的过程中放给他们听和看,这样,他们就会被这些新鲜的东西吸引过来。

比如,有一次,幼儿进行过大运动量的户外活动后,接着是我的美术活动“蝴蝶”,我便在提醒孩子们喝水如厕的时候,给他们播放了一段优美抒情的小提琴曲《梁祝》,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喝水、休息。动听的小提琴曲既渲染了活动气氛,又能使幼儿激动、兴奋的情绪慢慢舒缓下来,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得到适当的调节,从而对活动过程本身产生了兴趣。这是开始上课,小朋友的情绪就大不一样了,自然而然课堂效率就提高了。记得那次下朋友们画得特别棒!画的蝴蝶姿态各式各样,颜色也多姿多彩,非常美丽,这就音乐的功劳啊。

社会活动“奥运冠军”前,我就给小朋友们播放奥运冠军夺金牌的瞬间,游戏活动“小豆子”时,我就用事先做好的豆子哑铃敲击明快的节奏,忽快忽慢、忽轻忽重,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

4、个体差异

班上幼儿的个体状况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特别淘气,不容易安静,我就针对这些孩子设计一些活动。

①提出要求。班上总有几个小淘气,我将这些小淘气集中在一张桌子上,平时组织他们开展比赛活动,看谁上课表现好,表现好的就奖五角星等。每次课前,我都对这些小淘气再次提出要求,提醒他们,比赛又要开始了,看看谁在这堂课中思维最活跃,最遵守纪律,这样,这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小淘气,就会适当控制自己的言行,争取在课堂表现得好一些,得到五角星。这些小淘气的问题解决了,课堂效率就提高了一大半。

②即兴编故事:故事是幼儿最喜欢听的,上课之前,选择性地给幼儿讲一些如《丑小鸭》《青蛙王子》《狼和七只小羊》《猫和老鼠合伙》等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虚构故事,既安定了幼儿的情绪,又引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也激发了幼儿勇敢、向上、正直、善良等高尚情感,使幼儿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如果听故事的过程中,有个别幼儿精力仍不集中,还可以在故事中加入他的名字,这样他忽然成了故事中的人物,注意力就会马上集中过来,接下来组织活动就比较顺利了,可以有效的提高活动效果,总之,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稍众即逝,但他们又是富有好奇心的,始终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所以把握好课前组织这一关键环节,采用多种形式,随时给活动注入活力,让他们保持新鲜感,才能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中机智应对,灵活驾驭课堂

﹙一﹚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孩子乐于参与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老师要融入到孩子中去,跟他们交朋友,从而让孩子喜欢我们,也喜欢上我们的活动。如从课堂的导入开始,就可用绘声绘色的语言、亲切的体态语,消除教室里的干扰,及时组织教学。

同时,对班里每个孩子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爱某人,也决不放弃一个孩子。对能力偏弱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激励孩子,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赞赏,如可以用简短、恰当的语言,“你真会动脑筋”、“你听得真仔细”等外部刺激,激活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设计恰当的提问,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首先要考虑提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主题有关吗?如:“我要上小学”这个活动中,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不一样。其次要考虑这个问题清楚吗?幼儿可以回答吗?如:你喜欢晴天还是雨天?为什么?孩子有自己亲身的体验,会说出许多喜欢晴天和雨天的理由。第三,设计的问题开放吗?有挑战吗?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如:为什么小鸡和小鸭的脚不同就不会游泳呢?等等。第四,设计的问题有层次吗?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吗?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回答,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有能力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还要留给孩子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要只是“老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老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采取有效的回应,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孩子的多种信息,并作出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要对来自孩子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作为老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以现代儿童观为指导,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来捕捉分析来自孩子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断,到底该不该回应,要不要拓展。举例:这个“球”该不该接

一次,我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味道”。活动室四周摆放着幼儿搜集来的各种食品、调料、水果等。幼儿自由地探索、品尝各种味道,气氛活跃。其中,幼儿感受最深的是辣味。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由探索,幼儿开始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就在这时,一个幼儿突然站起来说:“我感到太辣了,我要喝水!”全班随即沸腾起来: “我也觉得太辣了,我也要喝水……”场面开始混乱。此时,老师心里十分矛盾:这是一次公开活动,如果我同意他们出去喝水,活动还能顺利进行下去吗?如果不同意他们,我又该如何往下引导?换句话说,孩子们抛过来的这个“球”我该不该接?如果接,该怎么接?

观点一: 珍惜孩子抛来的每一个“球”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师的预设与实际情况相冲突的现象,教师一般都会按照先前的设计将教学活动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在公开教学观摩活动中更是如此。这是教师寻求“安全感”的本能反应,她会认为预设是可靠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实施过程有条不紊是教师的追求;临时改变教学计划是要冒风险的,更无法确保教学活动的成功。

但是《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案例中,孩子们互相交流对不同味道的感受和体验,其中读辣味感受最深。应该说,这不是教师设计的,而是孩子们自发形成的,是一个难得的自然生成的教育契机,我们应该尊重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体验与需要。

当大多数幼儿都要喝水是,教师应该满足他们的要求,然后引发他们思考:为什么辣味给我们的感受最深?平时我们的食物中有哪些是辣的?喜欢不喜欢辣味?为什么?怎样才能有效解除辣味?等等,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借教育契机得到相应提升,甚至可以生成其他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是“味道”这一主题有机整合健康、科学、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充分尊重幼儿的发展需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他们的要求是高效师幼互动的关键。只有珍惜孩子抛来的每一个“球”,才能使这个“抛接球”游戏连贯而自然地继续下去。

观点二:满足幼儿的兴趣

这个“球”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活动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提供合适的环境、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经历一场“辣刺激”后,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和同伴述说自己的感受,这是教师需要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幼儿活跃的思维找到一个输出口,如“辣让你感觉如何”或“辣让你想到了什么”,“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辣的味道”,等等。如果幼儿有兴趣,教师还可以生成“辣”的系列主题活动,如辣椒家族、辣椒狂想曲(手工制作、想象画、肢体动作表演)、辣椒加工品(可到超市作相关调查),等等。

观点三:

教师先不要急于让幼儿喝水,可以问一问幼儿的感受,是他们深刻体会到舌头是品尝味道的重要器官。然后,教师可以提供温水、冷水、加了冰块的水以及各种食品、水果,让幼儿自由选择,从中了解到:甜甜的水果可以缓解辣味;水的温度越低,解辣的效果越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延伸活动“味道变变变”,让幼儿做调味大师探究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味道调和之后会有什么变化,相信这种调味游戏会是幼儿饶有兴趣。

观点四:

如果我是这位教师,首先,我会肯定要喝水的幼儿:“你怎么会想到用喝水解辣的?”从而调动其他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和思考。接着,我会问大家:“还有其他更好的、不一样的办法吗?现在为我们在活动室里,哪种办法最好?”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享受抛接“球”的乐趣。

为了避免幼儿因排队接水喝浪费时间,我会鼓励幼儿都去尝一尝辣味,并在极短的交流时间内让保育员、配班教师赶紧准备冷开水,以便幼儿同时喝上冷开水,充分感受缓解辣味的过程。

其次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刚要》指出: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教师对儿童可采用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示肯定和赞赏。教师要真正的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那只有深入到儿童中间,发自内心的尊重,去理解和接纳儿童。接纳儿童的年龄特点,接纳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接纳儿童的不同见解,接纳儿童的失误与错误。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儿童的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

再次考虑回应的策略:有表扬、设疑、追问、参与等等。表扬,就是对幼儿的回答或行为作出认同、肯定,并加以发扬光大,使幼儿受到鼓励,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一位老师组织的“可爱的水鸟”这个活动中,有个女孩模仿仙鹤的动作:身体前屈,头扬起,两手下垂在体侧,脚尖绷紧,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走步、点头、旋转,神态逼真,动作优美。老师发现后及时表扬,并让她在集体面前示范,其他幼儿也积极投入,想出更优美的动作。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表扬,都是对幼儿行为的积极回应。

设疑,就是用疑问的方式,促进幼儿去思考、探索,使幼儿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活动中,老师这样设疑:你知道哪些东西是沉的?哪些东西是浮的吗?怎样让沉的东西浮起来?又让浮的东西沉下去呢?还比如在探索影子的活动中,设疑: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影子的长短呢?是上午的影子长呢?还是下午的影子长?一系列的问题,把幼儿的探索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追问,就是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将零星的、不完整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深化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如我在组织“四季的风”这个活动时,设计了这样一组追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通过以上的提问和追问,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一年不光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追问,幼儿的思维是肤浅的,经验是零碎的。

参与,也是一种回应的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没兴趣,有时碰到困难会放弃,这时老师的适时参与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中班的“小树叶”活动中,让幼儿听着音乐编舞,幼儿觉得很难,不知道怎样编,这是老师及时地参与进来,随着音乐和幼儿一起编舞,老师还解下脖子上的纱巾,翩翩起舞,一下子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男孩女孩都随着音乐变成一片片小树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激起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形成

所谓“师幼互动”,就是指教师在应对具体的师幼关系情境时,为了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或方法。

师幼互动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活动形式,互动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在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有支持式互动:主要是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在阅读中积累提升经验。

有诱导式互动:帮助幼儿分析阅读材料,并给予适时的点拨诱导,提供阶梯。

有介入式互动:采用抛砖引玉、设疑推理的方法,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

合作式互动:那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

一般来说师幼互动有五种类型的策略:

第一类,示范与训练策略: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严格要求与热情鼓励、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

第二类,贴近与融入类策略: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换位思考,治疗心病。

第三类,引导与帮助类策略:抛球回应,保持兴趣,小步递进,破解难题,鼓励幼儿,互教互学。

第四类,平行介入与参与类策略:引导讨论,形成规则,启发思考,巧解矛盾。

第五类,支持发展类策略: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空间,自由创造。

这些互动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任何一种策略的运用都应该是面向全体的互动,以幼儿为主的互动。互动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观察、判断,在于教师的即时调控,在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如:在看应彩云老师的一个教学活动:有趣的报纸。应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报纸吗?在一般情况下,小朋友都会说“喜欢!”可有个小男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我不喜欢看报纸!在这样一个出乎老师意料的情况下,老师怎么回应呢?怎么和孩子互动呢?应老师不慌不忙地说:是吗?可我知道爱看报纸的小朋友可都是很有知识的哦!可都是小博士呢!这样一说,孩子们马上纷纷抢着回答:我爱看报纸!应老师这样一个巧妙的回应,不但保护了那个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又给其他小朋友一个良好的引导:大家都爱看报纸,这样能增长知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体会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平时一定要多学习(书本杂志、优质课、交流研讨),不断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五﹚巧于调整备课,体现教育机智

老师在课堂中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而不是静止的物体。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必然是有不确定性的。我们时刻面对教学状况的“即时性”,也就是说老师应根据课堂的实际生成情况,即时调整备课环节,随机应变、临时掌控课堂内容,保证课堂教学的圆满进行。这是对老师驾驭课堂能力的又一考验。

举例:

小班体育活动“小兔种青菜”中有一个游戏情节是小兔跟着妈妈一起跳过“小河”去种青菜。在组织活动时,我用一条30厘米宽的蓝色绉纹纸铺成“小河”,要求孩子们扮作小兔跳过这条“小河”,目的是发展孩子们的跳跃能力。

活动前,我特意交代活动规则:千万不能掉到“小河”里,不然会被“淹死”的。在活动过程中,当我带着“小兔”跳“小河”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很多 “小兔”纷纷跳到“小河”里,在“小河”里玩了起来。有的幼儿还说:“老师是骗人的呀,这条小河淹不死我们的。”看着他们在“小河”里蹦蹦跳跳的样子,我很无奈。看来,强行把他们叫出来不是办法,我只好将计就计,也跳进“小河”里,并对“小兔”们说:“孩子们,这条小河很浅,我们一起在小河里做游戏吧!” 在我的“号召”下,所有的“小兔”都跳到了“小河”里,他们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打水仗”,玩得不亦乐乎。

活动结束后,我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处理是否恰当。为什么幼儿会别出心裁地跳到河里游戏?是我创设的情景不合适吗,还是我预设的方案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您如何看待这个案例?如果是您,您会怎样做呢?

观点一:让教学适合幼儿

从教师的设计和组织来看,体育活动小兔过河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空间。首先,要求小班幼儿立定跳过宽30厘米的“小河”缺乏挑战性,如果将难度提高一点,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其次,教师的指导语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将跨过小河去种青菜这一任务交代清楚。游戏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激励策略,如“如果兔宝宝能跳过小河,兔妈妈就送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再次,有的兴趣之所以发生转移常常是因为受到教师提供的材料、教师提出的模糊要求以及同伴行为的影响。对于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如当幼儿跳到小河里玩耍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条小河是很浅,但我们不能只顾玩耍忘了任务,我们还要过第二条河。接着,教师有重点第介绍第二条河。强调这次的河很深,兔宝宝只有听清楚妈妈的指令才安全。这种调整能保证教师前后要求一致性,有助于达成预设目的。

最后,教师还应注意设计层次目标,让能力弱的幼儿在窄的地方跳,能力强的幼儿在宽的地方跳,促进每个幼儿跳跃能力的发展。

观点二:

教师一开始向幼儿交待说:千万不能掉到小河里,不然会被淹死的,后来为了调整活动内容又说:这条小河很浅,我们一起在河里做游戏吧。这前后不一致的语言会让幼儿感到教师自己就违反了规则。而且,幼儿还看到不遵守规则的同伴不但没有收到惩罚,相反还收到了鼓励。可想而知,哪些遵守规则没往河里跳的幼儿肯定会感到茫然:到底要不要听从老师的游戏要求?老师难道喜欢不听话的孩子?所以,我认为老师引导要合理,不可太随意。

观点三:

为了让小班幼儿更好地记住游戏规则,教师可以配上相应的儿歌,让幼儿边跳边念,如:小脚跳,小脚跳,小脚喜欢蹦蹦跳。其中念到“小脚跳”是原地双脚并拢,念到“小脚喜欢蹦蹦跳”时双脚并拢跳过“小河”。配上儿歌既可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又可让幼儿明确动作要求。

三、课后及时反思,不断总结提高

那怎么反思?一可反思教学亮点,即教学过程中最满意的方面,分析其中的原因,以便今后发扬借鉴。二可反思教学“败笔”,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找出失败的原因,使之成为以后课堂教学中应吸取的教训。三可反思课堂生成,即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一细节引发产生的独到见解或创新的思路。这里既有教师自己的“瞬间灵感”,也有孩子的“创新火花”,可拓宽今后的教学思路。

要上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有很多的因素: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风趣幽默等等,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磨练,去反思。作为幼儿园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每个人都面对不同的孩子。即使孩子相同,孩子今天和明天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也是不同的,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决定了即使上同一节课,每个老师都会上的不一样。但是,任何一节课、任何一个老师,只要用心准备,用心去上了,都会有其闪光点。或许,各种形式的优质课、观摩活动、评选活动中的课闪光点更多一些、优质部分更多一些。而这些,掩盖不了我们这些普通老师们在常态课堂中的“优质部分”。所以任何一节融合了老师心血的课,都是我们心中的优质课。经常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只有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的进步,也才能将遗憾降到最低点。老师教的开心,学生学的快乐,也许就是高效课堂的境界吧!愿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做一个实践者、演绎者、创造者,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以上是我对幼儿园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一点体会,不足之处敬请领导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批评指正。再一次衷心的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