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孩子走进儿歌

——仿编《不字歌》案例

丰士中心小学  翟晓杰

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琅琅上口的韵律,在教育中深受儿童及老师的喜爱。通过一首首鲜明生动的儿歌,儿童可学到丰富的社会、自然、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儿童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在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时,如果要求他们以孤立的个体重复地朗诵儿歌,肯定不是易事;如果能让孩子结成对子,面对面地有沟通、有交流地说出朗朗上口的儿歌内容,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不字歌》中,学生就表现出对这种结成对子的面对面的儿歌有极大的学习兴趣。上课一开始,我就直接出示《不字歌》:

什么是鸡不长毛?

田鸡是鸡不长毛。

什么是鹅脖不长?

企鹅是鹅脖不长。

什么是牛不耕田?

蜗牛是牛不耕田。

什么是马不拉车?

河马是马不拉车。

什么是猫不捉鼠?

熊猫是猫不捉鼠。

什么是虎不上山?

壁虎是虎不上山。

没想到刚一读完这首《不字歌》,就有学生在下面轻声地编起了:什么是花不能浇?烟花是花不能浇。看来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于是,我就请同桌两人编一编。在同桌交流之后,学生纷纷发言:

同桌1:什么是线摸不着?光线是线摸不着。

什么是包不能背?面包是包不能背。

什么是蛋不能吃?傻蛋是蛋不能吃。

同桌2:什么是布剪不断?瀑布是布剪不断。

什么是饼不能吃?铁饼是饼不能吃。

什么是球不能踢?地球是球不能踢。

同桌3:什么是人不说话?草人是人不说话。

什么是水不能喝?胶水是水不能喝。

什么是书看不懂?天书是书看不懂。

……

可见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编起儿歌来琅琅上口,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儿童仿编儿歌的前提。有目的的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是顺利进行儿歌仿编的重要环节。如在编《春天在哪里》时,教师可带领幼儿到室外参观各种景物,要让他们知道春天到了,树上长出了绿叶,小草探出了脑袋,池塘里有了青蛙的叫声等。儿童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理解、创编儿歌。此外,儿童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理解、创编儿歌打下了基础,还需要老师启发引导。如在学《可爱的小动物》这首儿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儿歌的结构:前三句分别是动物的叫声,后一句是动作。仿编时教师可出示一些动物的头饰,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叫声或动作。如:小狗叫汪汪汪,小鸡叫叽叽叽;小老鼠吱吱吱;小青蛙蹦蹦跳等。最后,儿歌的形式要多样,巩固强化。每当儿童编成一首儿歌后,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帮助他们复习、巩固。如用响板边打节奏边朗诵,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诵,配上曲子唱成歌曲等。这样,儿童能仿编出儿歌,对事故的内容也就掌握了。这样既方便他们记忆,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