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推行带动了数学各个环节的革新。其中,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尤大,现就这个问题说几点认识。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其思维能力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摸、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

在教学“认物体”一课时,我采用了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又在学中玩,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了许多牙膏盒子,游戏棋、圆柱形的筒筒和乒乓球,在搜集学具的过程中就对这些物体进行了感知,在课堂上,我先创设了认识新朋友的情境,出示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及平面图。让学生帮他们找家,并送他们回家。在帮他们找家的过程中学生就又进一步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接下来,我请了4个小朋友上台当小老师,检查他们是不是回对了家,这个层次的设计,一是学生感兴趣,二是通过正确的分类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通过分类检查,发现了学生对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太好区分,我就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积木,分别拿在手上转一转,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了长方体比正方体扁一些,不是那么方方的,而正方体四周都方方的,这时我趁热打铁,告诉学生他们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让学生通过理解来记忆。

在课间休息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名称想图形,这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认识事物的过程。

在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后,并帮他们正确地找到了家。我引导学生要和他们真正交上朋友,我们还要来动手做一做,你喜欢做哪一个图形就做哪一个图形。学生动手用橡皮泥制作,很多小朋友做了球和圆满柱,还有的小朋友做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我发现我们班陈子梁同学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用小刀子切的,我叫这个小朋友上台介绍经验,并说说他是怎样想的?他说他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有角,尖尖的,四周是平平的,可以切出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了图形。

在最后的环节我设计了滚一滚的比赛。让学生先选择一个物体参加比赛。学生们选择了球,我问:为什么你们不选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小朋友笑着说:“那我还要帮他们翻着滚,球怎么看都是圆圆的,滚得快。”我让他们试了试,果然球得了第一,圆柱得第二。这项活动很有挑战性,学生十分喜欢,吸引了他们积极参加,又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喜爱,增加对数学的亲切感,有一定的数学探究价值,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