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鲜活:语文教学新考题

福溪小学 张龙

必答题——语文课堂,生命必须鲜活

纵观当今的语文教学,课堂已悄然改变,学生自主思考着,细细地品味语言,咀嚼文字,寻找语文的诗意,感受语文的魅力;学生合作探究着,一起走向语言,一起走近文字,一起追寻语文的本源,一起享受学习的乐趣……

但是,课堂中师生的"快乐指数"如何?繁华的课堂表面是否也具有丰厚的内涵?这样的课堂能否禁得起细细推敲?走进语文课堂,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一些与新课改不太和谐的音符:文本的生命化还很粗糙,教学更多关注的是文本表面的意义,对于其与社会、与生活有机交融仍较少;教学的生命力仍不强,课堂较多的是在语言文字上的打转转,表面理解感悟多,联通生活体验少;学生的生命感较缺乏,更多的是虚拟的主体地位,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并未形成,全面发展还仅仅局限于条块状的"三维";教师的使命在于成就学生,也在于成全自己,但语文教师的生命价值的实现还很不够……

种种问题的存在与缺失,昭示着语文改革路途仍任重道远。是什么造成了诸多问题的存在,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可以探讨的呢?是语文,是生命,是生命的语文,是语文的生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是语文的生命本真……总而言之,一句话,让生命鲜活——语文教学面临的新考题。

选择题——生命,语文,谁才是课堂的主角

要实现具有生命意义课堂的建构,就必须对语文课堂中的"主角"进行追问,追问语文的本义,追问语文的价值,追问语文的灵魂……通过追问,了解语文的外延,明晰语文的内涵,并以此为出发点增强语文的生命活力,在追问中实现有效地求解。

语文,它姓语,字、词、句、段是它的肌体,语、修、逻、文是它的血脉,而工具性则是它的本质属性。语文学科的这种工具性,是由其工具性决定的。语言,是人类自身具有的工具,是适应全民交际的工具,是与生活密切相联的工具,是表达交流思想感情、传递继承科学文化的工具。学习语文就要学会使用语言,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牢牢掌握语言这个工具,为高效率的生产和高品质的生活服务。

但语文也姓文,生活予以它灵气,生命予以它灵魂。"语文课的目的就在于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语文教育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确实,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是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过程。学生学语文,即是构建人的精神世界,学生的精神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教师教语文,即是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在服务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可以说,语文是生命的语文,是教师、学生生命成长历程的语文。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