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最好的学习

在与语文浪漫的交往中,我始终痴痴地坚持:运用——最好的学习。

《论语》开篇的“于曰:学而时习之”真情地告白:“学”了还要及时不断地“习”,学习是一个连续的、持久的仿效、训练、实践的过程。

《颜氏家训》中的“钝学累功,不妨精熟”诚挚地叙说:对待学问上的愚钝,需通过长期的练习,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功力,使其逐步学会积极迁移,是可以达到新的境界的。

叶老殷切地教导:“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文”其实涵盖了人们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的运用行为和“语言运用”的结果。

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在不断的“感知、领悟、积累、运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掌握技能,练就本领。

我感伤那种“到此一游”式的语文学习。以为语文能力只需所谓读、读、再读、煽情、煽情、再煽情的熏陶和感染即可习得。事实上,这样的效果极可能是“走马观花”。语言运用,这本色的“语文学习”千万不能退出课堂教学的舞台。

我向往和追求着——运用的过程是美丽的。

不经意中读到一首诗: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走弯/我说/把弯路走直/就是捷径了/儿子说/把直路走弯/路就长了

享受摇曳多姿的历程,是孩子的天性。这也启迪我们,语言运用的教学一定要顺应孩子的天性。

孩子喜欢富有情感的运用氛围。学习了不胜枚举的精美篇章,不妨在音乐伴随中模仿课文新的语言现象写一写眼中的景象,不妨发挥想象对“惊弓之鸟”说一说《大雁请你歇一歇》,对“凡卡”讲一讲《凡卡弟弟,让我与你说说话》·····背诵了无以计数的荡气回肠的古诗,可以在新的生活情景中用一用,“春江水暖鸭先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精彩的诗句。欣赏了老师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尝试着写一篇小文章和老师一比高低······一切都要在学生心灵感动中进行,一切都要在诗意的安抚中润泽。

孩子需要运用能力的展示天地。课前,读读书,动动笔,尽情展示最初的感受;课中倾听同伴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话语,倾听老师在同学的争论不休时的指点迷津,而后带着自己的收获展示自己一句句、一段段的音韵与缠绵;课下, 校园里黑板报、网络中BBS的讨论台、走向社会的语言能力大展示活动,可爱的天使们会放飞个性化矫健翅膀。

我企盼和等待着——运用的结果是美好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