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审美赏析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诗歌。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时,而李白正离京漫游。当李白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王昌龄。全诗如下: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道:“杨花落尽子规啼。”这一句既是写景,也点名了时令。“子规”即杜鹃鸟的别名。《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唐代杜甫《子规》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唐代李白《蜀道难》诗:“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里两句的意思是说,杨花落尽了,子规鸟不住地在啼叫。其实,诗人李白选择了“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这不但借用了杨花的飘飞不定的特点,也借用了子规鸣叫“不如归去”的意义。杨花飘飞,子规鸣啼,动态描写和声音的描写结合所形成的审美意象,不但描写了一种凄清的环境,而且融情入景,暗含了诗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也为后面抒发情感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写道:“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道”即听说。“五溪”即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龙标”即指王昌龄贬为龙标(即今黔阳)尉。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闻道”用得很好,因为“闻到”仅仅是听说,还不一定是真实的,但诗人却如此关心,不能不说他们之间有着很好的友情。 “过五溪”中的“五溪”表明了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这一句表面在叙事,实则更在抒情,寓情感与叙事中。可以说,看是平淡之语,实则蕴含了悲痛之情。

第三句承上而来,又叙述描写转入抒情。诗人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 “愁心”即离愁别恨之心。南宋词人吴文英《唐多令·惜别》中写道:“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意思是说,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这里就突出了一个离愁别绪。李白诗句的意思是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是的,诗题中一个“遥”字,表明了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一个“寄”字表明借着天空中的明月寄予情感。明月千里可共,所以诗人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明月”这一意象在李白诗歌中比比皆是。比如,《静夜思》写道:“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又如,《把酒问月》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可以说,诗人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到水中捞月而死,可见诗人对明月独钟。在诗人的一生来看,明月成了诗人的情感的寄托,也是诗人对朋友及其家人情感的载体。

最后写道:“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郎 ”地名。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意思是说,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这是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的体现。其中一个“直”字,不但表达了诗人急切关心朋友的心情,而且突出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总之,这一句与联系上句“我寄愁心与明月”联系起来看,诗人借月寄情,不但表明了诗人心中对朋友充满了缕缕思念之情,也表明了诗人对朋友被贬的愤愤不平。此时此刻,只好把这些情感寄托在明月上。同时,借助明月来表达对朋友的想念与安慰。

在艺术上,首先,想象丰富,情感真挚。其次,拟人手法,寄情于物。再次,飘逸的风格,表现豪迈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