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倍数和因数、初步认识了双数和单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四年级学生也相应地具备了观察比较、自主探索的活动经验和能力。

本节课教学的是教材第74页例题及第74~75页“想想做做”第1~5题。是在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并为此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同时为后续将要学习的素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约分和通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会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例题首先呈现一张“百数表”(可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不用教材上的,以避免学生看到相应的结论)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在表中分别圈出5和2的倍数。这一操作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操作充分积累对5和2的倍数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提供具体材料;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5和2的倍数在“百数表”中的排列规律启发学生自主发现5和2的倍数的特征。这里先让学生观察5的倍数,再观察2的倍数,主要是5的倍数的特征相对较为明显;学生发现5的倍数的特征后,再分析2的倍数的特征,就会有较为明显的思考方向。随后教材结合2的倍数的特征简要说明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在这里,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非0自然数可分为偶数和奇数,依据是“是不是2的倍数”,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这一概念。

“想想做做”第1、2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完成第1题后可以追问:什么样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从而明确: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第3题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先准备好相应的卡片,再根据要求选择卡片组成不同的两位数。教学中应适当指导思考的方法。如,组成的两位数是偶数,可以先确定个位上的数,再考虑十位上的数。第5题讨论4的倍数与2的倍数的关系时,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而且还要让学生认识到2的倍数不一定是4的倍数,以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认识,提升思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