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

一、导入环节,回顾课文

T:大家知道今天几号吗?

S:10月10号。

T:在102年之前的今天,武昌起义开始了。而在同一年,季羡林先生出生了。

T: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季老的两位母亲是?

S: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

T:季老对这两位母亲怎样?

S:对两位母亲怀着同样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T:这节课我们要走进3-14自然段。1935年的 8月31日 ,季羡林离开北京,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10月来到了哥廷根。(哥廷根图片)哥廷根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13万,对比上城区18平方公里,人口35万。

所以季老说那是一座?

S:“孤寂”的城市。

二、关注“引用”,学写批注

T:走进第4到第12自然段,和一般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

S:我发现了文章中有很多引用。

S:有写亲生母亲的,有写祖国母亲的。

S:我发现里面主要是写祖国母亲的。

T:为什么呢?

S:里面除了第3自然段之外,其他都在想自己的祖国。

T:作者主要采用引用的手法,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

(读四则日记)

S:“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老师的批注示范:“织”字:妙!妙在可以看出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慢慢看不清楚了;可以看出季老在窗前……

学写批注(本堂课的重点)

T:再去读一读这四则日记,选择一处写一写你的感受、感触。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矛盾的地方,写出你的感触。(用时3分钟)

(四人小组交流)

(个人发言)T:可以借鉴学习,好的同样批注在自己书上.

T:找到了“凄凉”和“甜蜜”的对比。

S:感觉凄凉是觉得自己在异乡非常的孤单,感到朋友是无处不在的,所以还有一丝甜蜜。

S:我找出了“糊”字。

三、体验情感,抒情表达

T:季老在哥廷根留学确实是幸福的,一对一授课,甚至三对一授课,十年都同住在一位女房东家里。试着读出这种感觉。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