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形式的渗透

目标与内容的渗透决定了活动形式的渗透,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的形式中需要糅合多种幼儿发展的因素,允许多种与幼儿发展有关的符号系统的参与,从而促使幼儿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强化作用下,产生积极地运用语言与人、事、物、交往的需要、愿望,并主动地通过各种符号手段(音乐、美术、动作、数学等)作用环境。因此,在设计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将多种活动形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幼儿不再单纯为学说话而学说话,不再被动地接纳教师单向传授的语言知识、技能。在活动形式中既要有注重幼儿发音训练的活动,又要有重点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集体或个别交流的活动;既要有让幼儿欣赏的活动,又要有给幼儿表达、表现的活动等。

二、组织渗透·陛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三个重视”

1.重视环境的创设

学龄前的幼儿正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在幼儿园的现实环境中,物体不仅以一定的形状、大小、颜色、数量呈现在幼儿面前,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教师在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寻找其中的关系和规律的同时,必须善于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述自己发现的关系和规律。这中间有必要创设多元性、层次性的学习环境,尤其要体现语言内容的整合,更要体现数学与语言的渗透。以小班活动“好吃的水果”为例,教师在活动室中布置了一个水果园,提供了不同品种的水果,让幼儿数数同样的水果有几个,红的有几个,黄的有几个,大的有几个,小的有几个……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感知水果的数量、颜色、形状。另外,教师还在墙面上布置了“可爱的超市”、“水果店”、“运水果的小火车”等,引导幼儿感知数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乐意去寻找这些关系,用语言表达这些关系,从而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2.重视幼儿的操作

幼儿语言发展是通过自身与外界环境中的各种语言和非语言材料的交互作用逐步获得的,同时这些获得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实现的,而实现动作的方式就是操作。幼儿园的操作包括动手操作、动脑操作、动口操作等。各类活动的对象不同,操作的方式也不同。在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幼儿提供动手、动脑的操作机会,还要多提供动口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以多种方式操作语言,发挥幼儿在操作语言中的主动性。如小班活动“我喜欢吃的糖果”,教师设计了让幼儿边吃糖果边谈论糖果的内容,这样的安排使幼儿自由交谈更有兴趣。

3.重视师幼互动

情境表演是幼儿进行创造性表演游戏的一种形式,情境表演的内容可以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的再现,也可以是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表演内容无论是来自于生活还是来自于作品,都是激起幼儿再创造的载体。语言是情境表演中必须有的表达方式,因此,表演游戏也成为培养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的平台。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互动、幼儿和幼儿互动、幼儿和材料互动非常重要,尤其是师幼互动,教师是否能有效地提问、提升、归纳等都会直接影响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在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可以将所选择的故事内容进行缩编,去掉角色间的对白,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留给幼儿更大的运用语言的空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其间教师可通过具体的提问,启发幼儿一步步深层次地、创造性地加以表达。如在故事表演《大狮子与小老鼠》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当猎人赶来,发现大狮子已经逃跑,他心里感到怎样?”“他脸上会有什么表情?”“他会说什么?”“他说话时身体会有什么动作?”……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达猎人又气又急的神态、语言、动作。对于幼儿的一些创意表达,教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大力地表扬。这样,幼儿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语言、动作,在创造过程中表演行为得到了激励,表演内容得到了拓展,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自信心。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