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哈佛大学教授凯瑟琳·斯诺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大量跟踪研究发现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习得过程,也反映出幼儿在认知能力、社会理解能力以及更严格意义上的语言技能这三方面的整合发展。显然,幼儿语言运用被看做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建立起与他人的交流情境,产生社会**往和互动过程,学习和发展语言能力。

在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就努力从语言教育的角度解读、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近年来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研究的共同趋向——重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重视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那就是近年来许多幼儿教育专家、学者致力研究的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打破了纯学科的幼儿语言教育的界限,语言教育渗透融合于各领域教育之中,把语言教育的内容、目的、手段、方法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各领域内部及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成效,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全面发展。

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并非否定专门的语言教育,而是对它的补充和完善:目标上,更注重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内容上,更注重从幼儿一日生活中取材,关注幼儿怎样更好地交往与表达;手段上,更注重幼儿自主操作、自主修正、正确运用等过程;形式上,更注重创设语言运用情境,强调师幼平等有效地互动。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强调幼儿在自然语境中使用语言、学习语言,在师幼互动中提升语言,从而准确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具体而言,设计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要注意“三个渗透”,组织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要强调“三个重视”。

一、设计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时注意“三个渗透”

1.目标的渗透

活动目标是指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要完成的任务。无论哪一种活动,都会由于其本身具有的不同特点而有着特定的目标指向。而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就是在本学科领域特定目标的基础上,融人语言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说,将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和相关学科知识融合起来。在制订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时,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可以是显性的,明确地表述在目标中。如大班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中有一个认识狗的活动,目标为:“①在感知了解有关狗的趣事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②能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述,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活动中除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之外,还有语言发展目标。幼儿语言发展目标也可以是隐性的,在活动中进行随机的语言教育。如中班“交通工具”系列活动之一“车票” 中,教师是这样制订目标的:“①了解各种车票的不同以及给生活带来的方便。②感知不同交通工具的乘坐方法,知道能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在这个活动目标中,虽然没有显性的语言发展目标,但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不仅要把握观察、思维方面的目标,更要把握语言目标,引导幼儿耐心倾听,大胆地、较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在制订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时,既要考虑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又要考虑语言教育可以与哪些相关领域融合的目标,还要考虑哪些语言教育目标可以在其他领域的教育中实现。

2.内容的渗透

教育学家卡洛一乌尔福克和伦奇在语言学习整合观模式中指出,幼儿语言发展有赖于三种知识的整合习得: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因此,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内容是以这三种知识为主的整合。在设计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时,选择教育内容既要考虑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有效融合,又要考虑学习内容在这三个方面对幼儿有积极的挑战性。如在生活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环境,使生活活动的内容与语言教育内容相融合,促进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形成以语言为阶梯的自主性操作,在语言教育时借助生活活动促进幼儿理解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在引导幼儿阅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对美术作品的阅读兴趣,挖掘幼儿内心的情感与感受,引导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理解和交流,在看看、想想、讲讲、画画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更能培养幼儿口头语言与美术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再如组织律动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动作的学习与儿歌等内容的学习融为一体,实施时既注意舞蹈动作的具体形象、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又注意口语内容的朗朗上口、富有节律。例如在教“马儿跑”动作时,在音乐伴奏下,可以结合儿歌学习:“今天天气真正好,我带马儿往外跑,来到草地吃青草,小马小马快快跑。”幼儿个个身I临其境,充分感受马在草原上奔跑、吃草、休息的动作。这种动作配上儿歌的教学促进了幼儿口语与舞蹈语的有效转化,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舞蹈的肢体语言,也促进了幼儿表达、表现能力的提高。

总之,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渗透体现了各个领域教育的语言学习机会的有机融合,语言教育中融有其他领域的教育,其他领域的教育也从不同角度对幼儿语言学习提出了要求,并帮助幼儿学习在不同情境中运用语言的应变能力。

3.形式的渗透

目标与内容的渗透决定了活动形式的渗透,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的形式中需要糅合多种幼儿发展的因素,允许多种与幼儿发展有关的符号系统的参与,从而促使幼儿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强化作用下,产生积极地运用语言与人、事、物、交往的需要、愿望,并主动地通过各种符号手段(音乐、美术、动作、数学等)作用环境。因此,在设计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将多种活动形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幼儿不再单纯为学说话而学说话,不再被动地接纳教师单向传授的语言知识、技能。在活动形式中既要有注重幼儿发音训练的活动,又要有重点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集体或个别交流的活动;既要有让幼儿欣赏的活动,又要有给幼儿表达、表现的活动等。

二、组织渗透·陛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三个重视”

1.重视环境的创设

学龄前的幼儿正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在幼儿园的现实环境中,物体不仅以一定的形状、大小、颜色、数量呈现在幼儿面前,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教师在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寻找其中的关系和规律的同时,必须善于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述自己发现的关系和规律。这中间有必要创设多元性、层次性的学习环境,尤其要体现语言内容的整合,更要体现数学与语言的渗透。以小班活动“好吃的水果”为例,教师在活动室中布置了一个水果园,提供了不同品种的水果,让幼儿数数同样的水果有几个,红的有几个,黄的有几个,大的有几个,小的有几个……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感知水果的数量、颜色、形状。另外,教师还在墙面上布置了“可爱的超市”、“水果店”、“运水果的小火车”等,引导幼儿感知数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乐意去寻找这些关系,用语言表达这些关系,从而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2.重视幼儿的操作

幼儿语言发展是通过自身与外界环境中的各种语言和非语言材料的交互作用逐步获得的,同时这些获得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实现的,而实现动作的方式就是操作。幼儿园的操作包括动手操作、动脑操作、动口操作等。各类活动的对象不同,操作的方式也不同。在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幼儿提供动手、动脑的操作机会,还要多提供动口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以多种方式操作语言,发挥幼儿在操作语言中的主动性。如小班活动“我喜欢吃的糖果”,教师设计了让幼儿边吃糖果边谈论糖果的内容,这样的安排使幼儿自由交谈更有兴趣。

3.重视师幼互动

情境表演是幼儿进行创造性表演游戏的一种形式,情境表演的内容可以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的再现,也可以是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表演内容无论是来自于生活还是来自于作品,都是激起幼儿再创造的载体。语言是情境表演中必须有的表达方式,因此,表演游戏也成为培养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的平台。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互动、幼儿和幼儿互动、幼儿和材料互动非常重要,尤其是师幼互动,教师是否能有效地提问、提升、归纳等都会直接影响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在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可以将所选择的故事内容进行缩编,去掉角色间的对白,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留给幼儿更大的运用语言的空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其间教师可通过具体的提问,启发幼儿一步步深层次地、创造性地加以表达。如在故事表演《大狮子与小老鼠》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当猎人赶来,发现大狮子已经逃跑,他心里感到怎样?”“他脸上会有什么表情?”“他会说什么?”“他说话时身体会有什么动作?”……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达猎人又气又急的神态、语言、动作。对于幼儿的一些创意表达,教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大力地表扬。这样,幼儿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语言、动作,在创造过程中表演行为得到了激励,表演内容得到了拓展,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