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革新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型课堂模式势在必行,在改革的大背景下,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则应运而生。本文意图立足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改革这一背景,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明确自主研读的具体目标”、“创设富有磁力的问题情境”、“点拨合作探究的操作策略”、“给予选择内容的自由空间”、“安排挥洒个性的读写训练”六方面,阐述“优化研究性阅读教学的策略”,从而为研究性阅读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作出积极的尝试。

[关键词]:研究性阅读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革新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型课堂模式势在必行,在改革的大背景下,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则应运而生,受到了当前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优化研究性阅读教学也成了大家共同思索的问题。那么,如何优化研究性阅读教学呢?本文择其策略之一二,以作引玉之砖。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开放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只有在尊重他们生命的课堂上,这他们才能自由地、自主地思索、想象、发问、辩论,真正地体现自由地研读感悟,自主地研读感悟,自信地研读感悟。

我在执教古诗《绝句》时,主动走出了演讲者的角色,微笑着和学生商量:“这首诗,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学习方式学?”有学生提议:“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喜欢读的读,喜欢说的说,喜欢画的画。”我采纳了他的建议,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自悟、自求、自得。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了研究性阅读活动,几分钟后,便各显身手,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表达了研读的结果:善于说的学生发表了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见解、体会和看法;善于读的学生以自己有感情的朗读对古诗作了精彩的诠释;善于画的学生用图画的创造性构思再现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境。当学生以不同方式展现他们真切而自在的感悟时,我不得不赞叹他们的生命是多么烂漫可爱!

2、明确自主研读的具体目标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活动的具体要求越明确,他们投入学习活动的态度就越自觉,可见,只有当学生的研究性阅读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时,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有效地唤醒,进而在课堂上自主地阅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探究,使语文素质获得多方面的、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在实际操作时,教师既可以直接提出研读目标,也可以提出几个研读目标供学生自主选择: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读目标。

如浙江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一等奖获得者余伟龙老师执教《大自然的语言》时,在复习导入课文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这几种大自然的语言中,你对哪一种特别感兴趣,请坐在一块儿学习。”于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了自由组合,并分别把自己的小组命名为“白云研究所”、“蚂蚁研究所”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读目标:“这一节,你们想研究什么呢?”经过学生的讨论,确定了以下几个研读目标:1、读好这首(节)诗;2、品味这节诗写得好的地方;3、懂得这节诗中的知识。然后教师就要求学生围绕以上3个研读目标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由于学有方向,学生便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了研读中,用自己心灵去拥抱语文,尽情地展现了他们生命的原生态!

3、创设富有磁力的问题情境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是推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内驱力。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把学生想解决某个问题的愿望转移到研读课文内容上来。

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虞大明老师在执教《景阳冈》时,一上课。他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假说:假如武松现在还活着,到人才市场找工作,也得写自荐书,你能帮打虎英雄写一份自荐书吗?我们手头能够人人利用的资料就是《景阳冈》。咱们好好研究一下课文,完成这个任务行吗?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向学生呈现了与当前研读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景,使研读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因此,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了对课文的研读探索。当学生研读那极富美的感召力的课文时,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和理智逐步实现了交融和同构,进而以课文为媒介彼此发生了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对答。

4、点拨合作探究的操作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给教师的建议》)对学生来说,每篇课文都是一种开放性的召唤式结构,都是一种吁求,学生对课文的研读理解也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研究性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课文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的发现,实现对课文开放性的动态建构的过程。显然,学生的自主研读要取得实效,必然得运用可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否则,学生的自主研读活动就会陷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却并非有效的状况。因此,在研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研读主题点拨其研读策略。

例如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草船借箭》时,当学生在自主合作研读的基础上交流了诸葛亮“神”在“知天文”后,王老师对研读的策略作了如下概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于是,学生带着一种心智为之洞开的惬意又一次展开了研读,在进一步能动性研读的“忘我”和“同化”之境中与作者达到了心灵的默契,深刻地感悟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5、给予选择内容的自由空间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它意味着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潜能,努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体现自主性。研究性阅读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重要体现,就在于把学习内容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研读中。

如浙江省教坛新秀虞大明老师执教《五彩池》(第二教时),首先创设了“请同学们帮助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风光的广告语”的情境,再引导学生确立了研读目标:体悟五彩池的神奇,寻找五彩池的特点。然后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学生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肯定知道要想深入地体会五彩池的美丽和神奇,就得认真地学习课文哪两个自然段?(生答:第2、3自然段)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反复地、有滋有味地读读,把你认为能表现五彩池美丽神奇的句子划出来。待会儿挑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把你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让别人一听就明白五彩池神奇在哪儿”于是,学生便投入了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然后积极参与了交流反馈,尽情地释放了自己的生命活力!在教师的开放引导下,学生真正揣摩到了语言在表达思想内涵上所体现的情感之真,精神之善和形象之美。

6、安排挥洒个性的读写训练

语文阅读活动论研究表明,学生能动地参与阅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个体生命的投入活动。由此可见,当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研读活动中时,他们各自特殊的心理活动、独特的情感意志、感受理解都将在课文上打上鲜明个性的印痕。学生在课文中感悟到的是他自己才能感悟到的东西,他通过课文的“对话”是富有个性化的,以其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着对课文的把握和建构;他对课文的理解和解释,是自我灵魂的写照,是主体生命意义的一种投射和昭示。显然,在学生呈现研读结果时,教师安排创造性的读写训练将有助于学生个性的挥洒。

请看浙江省教坛新秀王莺老师在执教《西门豹》时的课堂实录片段: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学生挑选句子,反复地练习朗读)

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

生:(朗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不太满意)为什么?

生:我觉得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

师:老师觉得你体会得非常好。你估计咱班哪位能读得比你好?

(生指名同学朗读)

师:果然不负所望,你读出了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生:(读)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所以我读得很坚决。

(朗读训练:指名读——全班学生读)

生:(读)“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还可以,不过“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还可以读得再急一些,而“麻烦”一词要读得客气点,虽然西门豹心里是要严惩官绅头子,但要不露声色。

师:你能试试吗?

(生读——师生评价——齐读)

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生选择对象写,然后教师有选择地请学生汇报)

生:小孩说:“巫婆死了,姐姐得救了,以后我有糖吃了。”

生:小孩说:“呀,原来巫婆说的话是假的。”

生:书生说:“西门豹有胆有识,高明!高明!”

生:农夫说:“哎!以前我们怎么会相信巫婆的鬼话?多亏西门豹大人,以后我们有好日子过了!”

师: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从上面这个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王莺老师将学生呈现研读结果的整个过程,演化成以读写为中心的综合训练过程,在教师的开放引导下,教学过程成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动态的生命的流动和交触的过程。而学生精彩的读写演练则充分体现了研读过程中学生解码吸收心理流程的多向辐射状态和个性化读解的丰富性。

综上所述,要让研究性阅读“活”起来,教师应该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明确自主研读的具体目标”、“创设富有磁力的问题情境”、“点拨合作探究的操作策略”、“给予选择内容的自由空间”、“安排挥洒个性的读写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调动起深刻的情感体验,对课文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从而探入课文构筑的情感世界,将自我融入课文之中,进而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课文的真义,将心灵升华到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体验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