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据社会活动的环节随机渗透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是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协助者,在幼儿自主活动的进程中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语言交流机会。社会活动中的语言交流形式主要有活动开展前后的描述性讲述和议论性讲述,还有活动中幼儿之间或幼儿与教师之间就某一个社会性问题进行的相互讨论和交流等。因此,教师在开展社会活动时,在每个环节都要注重利用其中蕴含的语言教育因素,为幼儿提供实践语言经验的机会。例如,教师组织社会活动“秋游——爬山”,可以在秋游之前组织幼儿讨论:“以前爬过山吗?在爬山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这样不仅达到了爬山前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也让幼儿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自己的经验;爬山回来后,可以让幼儿在一起回忆秋游途中的见闻,交流自己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受等。再如,现在幼儿园尤其是小班进行社会教育有一个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在“娃娃家”中感受“爸爸妈妈对家庭的付出,他们如何爱自己”;在“小医院”、“理发店”、“图书馆”等活动中体验怎样做医生、护士、理发师和图书管理员等。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是少不了运用语言的,这也是在社会教育中渗透语言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

3.有关社会活动的评价内容要主次分明

社会活动在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为了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上,却忽略了社会教育本身。在社会活动中,应在保证完成社会教育曩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机会,但是评价社会活动时,应该关注活动是否达到了社会领域要完成的目标,也即是否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认知的增加、社会性情感的培养以及是否能够提高幼儿社会行为习惯等方面。

总的来说,社会活动和语言教育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但是教师应该明确两者在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社会活动时,在完成社会活动教育目标的同时充分发掘和利用其中的语言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