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品质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责任心就是其中之一。责任心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动、许诺等持以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如实现了承诺,完成了任务后感到欣慰或问心无愧,未尽到责任时感到惭愧、不安、内疚等。责任心一旦产生,就会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地加强意志锻炼,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可以说,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责任的理解非常模糊,更不要说如何来承担责任了。他们往往从自己的主观愿望、自我意识出发来做事情,也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为未完成的事情开脱,并且常常对别人严加要求而对自己疏于管理,这些都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那么,如何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呢?

一、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幼儿对于自己在活动中地位、能力和价值的一种主观感受,只有幼儿认为自己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具有了强烈的归属感,有主人翁态度的时候,才会更尽心、努力地参与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在语言教育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来决定活动内容、选择活动的方案、确定参与人数、分配活动角色,在实现幼儿主体性的同时培育其内心深处的责任感。

当幼儿按照准备情况进行活动时,教师要用口头语言鼓励幼儿完成任务时要有始有终,把事情的后果向他们交代清楚,即他们完成任务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活动的成功与否。在这一小小的外部压力下,幼儿都能够各负其责,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由于自己的原因受到教师和同伴的指责是很严厉的惩罚。渐渐地,教师可以淡化外部语言的提醒,把这些教育转化为幼儿的内部语言,使幼儿即使没有教师的再三强调,也能够自己监督自己顺利完成任务。 ,

二、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迁移相应的经验

很多文学作品本身都体现了责任心这一主题,在与幼儿一起欣赏的同时,教师应该把落脚点放在以下问题上:为什么要具有责任心?它带来了什么后果?如“做节约用水的好孩子”这一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告诉幼儿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水可以帮助我们清洁物品、灌溉花草,离开了水日常生活就无法进行等知识。当幼儿明自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浪费水资源的行为予以批评,并积极思考节约用水的好办法,以保护水资源。对于一些故事,还应该突出故事中的困难情境,关注故事主人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幼儿由于意志力差,坚持性不强,因此,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最初的想法和选择。对此,可以引导、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认识到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增强毅力;再请幼儿说说应该怎样做到具有责任心,让幼儿在体验作品本身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这样可以加深幼儿对问题的认识,初步认识到认真做好身边的小事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三、在话题的讨论中拓展责任心的认知范围

除了深读作品内容外,教师还可以列出一些话题供幼儿讨论,选取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消除幼儿认为责任心就是与某件具体事情相联系的错误认识。其实,做一个爱护公共卫生的小公民、在生活中关心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勇于克服等都是有责任心的表现。但是,对于幼儿来说,讨论的话题不宜太宽太广,一次讨论一个主题,而且应该具有操作性,如“毛巾掉在地上怎么办?”“能不能把喜欢的玩具带回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教育幼儿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对于成人来说,知道应该做什么和实际上怎么做都不一定能完全统一起来,幼儿因为心智不成熟,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就更需要教师的提醒和监督。

四、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加深对责任心的认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