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刚接到一个新班,第一次跟学生见面的时候,面对一张张陌生而充满生气的笑脸,我对同学们说:“从今天起,在座的都是我的学生,在老师的眼里,大家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尊、卑、贵、贱之分,过去的我概不了解,面对新的起点,我会帮助每一位同学走向成功的明天.”话音未落,教室里一片掌声。我始料未及,也感慨万千,是平等理念使我朴实的话语让学生为之欢呼雀跃,此后的半学期里,我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当然也就是很少看到令人头痛,难以教化的“后进生”。

教育的本质是平等,做德育工作,做班主任工作更何尝不是如此?而我们日常关注的教育平等多往往是城方、区域、群体和校际的均衡发展,是受教育者入学机会的均等。其实,在学校内部,出现的是另一种平等,即同一校园,同一班级“后进生”与“好学生”享有老师教学权益上的差距,及其引发的“后进生”信心的丢夫和心态的迷惘。这种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主要表现为“后进生”歧视:一是在座位安排上歧视,二是在课堂提高上歧视,三是在作业批改上歧视,四是在班级活动安排上歧视,五是老师对犯错学生处理上的不平等,等等。我们常常在一些公开课上看到,有的学生发言达五、六次甚至更多,而那些自卑感较强的学生,却始终难得有发言的机会。这种激励机会的缺失,加大了“后进生”与“好学生”因不平等而产生的差距。

在现代教育改革中,我们更应关注“后进生“,注重生命价值和个人教育权利的平等。布鲁姆指出,一般理智健全的儿童、完全能够学会教师所教的内容,其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主张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引导,促进学生走向成功。正如《学会生存》中谈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以上学时代是好学生还是后进生定义的,关键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来决定。

因此,教育要努力从多方面、多视角,以各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不断发掘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在成长中发展、生成、创新和飞扬。彰显人性的完美和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尤其是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更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关心和尊重后进生。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满足他们心里隐藏的对平等和尊重的强烈要求。

二要对后进生多接触、多谈话,而且在谈话时要及时肯定其点滴进步,以使其树立更大的进步信心,然后指出其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要在班级活动,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上对后进生给予倾斜和照顾,和其他学生在人格上和要求上给予平等。

四是对后进生的批评指责要有分寸。批评时语言一定要诚恳和蔼,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寻找病根,对症下药,防止产生急躁与怨恨的情绪。

这样的教育,更具生命意义上的平等,更近教育平等的本质,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促使后进生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