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无为师范附属小学  彭荣辉

作为教师中年轻的新一代,由于才疏,加之学浅,常常有幸去听一些老前辈们的观摩教学。听罢,总免不了感触万分。相比之下,自己毕竟年轻。然而,感慨之余却也免不了有点遗憾: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课,课后竟十有八九缺乏“课堂小结”。起初,曾以为老师们乃大意失荆州。然而,一次,二次,三次,甚至于更多次的经验告诉我:他们并非无心,实则的确忽视了。

难道“课堂小结”是可有可无的吗?结论是否定的,而且应该否定的彻底。“课堂小结”于一节完整的语文课教学来说,必不可少,而且至关重要。它有哪些益处呢?笔者现就一年多来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能有效体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世间万物都是唯物而又辨证地存在着,有头便也有尾。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完整体现美。教师们习惯了一节课走上讲台的开场白:“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为什么就想不起在下课之前简明扼要的结束语呢?譬如:“这一节课我们主要上了……”这样多好,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语文教学借助语言,语言是种艺术,艺术讲究美。可是,为什么在正规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注重“美”的存在呢?事实上,这哪里又仅仅是在追求一种形式上的美呢?

二.突出教学重点,为学生复习巩固提供导向。

如果抛却形式上完美的追求,“课堂小结”则又不乏实际上的意义。其实,这才是其存在的真正价值之一。一节课下来,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自己口述也好,引导学生归纳也罢,其小结的最终目的之一不外乎表现在:简单回顾这一节的学习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提供导向,为学生亡羊补牢提供机会。一节课四十分钟,从教师口中源源不断地输出的信息量不下数十条,甚至于上百条。试想,学生就有那么大的年龄,以机械记忆为主导地位的他们又岂能去一一分析并加以深化巩固呢?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学生怎能分得清?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注定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的遗憾。一节课四十分钟,那么多的信息量又怎能让他们全盘接受?遗憾,千真万确存在。该如何解决呢?最佳的方法莫过于借助画龙点睛似的“课堂小结”。

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架设桥梁,埋下伏笔。

讲台如舞台,教学如演戏,既具阶段性,又不乏连续性。怎样才能把一节一节的相对独立的课时教学连接起来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呢?演戏讲究设置悬念,不仅仅在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导向,更为主要的是,恰如其分的课堂小结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索取。哲人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兴趣调动起来了,我们还何必为学生学不好而费煞心血呢?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