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提出“语言的交流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很重要”。这一观点非常正确!

性格包括好多方面,具体说就是一个人对人、事表现的态度和在行为方式上表现的心理特点,比如勇敢啊、懦弱啊、刚强啊、开朗啊、自闭啊等等。其实一个人的性格发展成熟以后是很难去改变的,但是,如果我们在一个他处在幼儿时期的时候,对他加以正确引导和特意磨练,那对他今后的性格转向是有一定促进的!如果家长能合理的、科学的利用好语言这一常用的交流方式,那对孩子的性格完善是有很大影响!

在这里我就列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希望能对各位爸爸妈妈有所帮助。

鼓励

在孩子胆怯或者做事不成功的时候,多给孩子以耐心的鼓励,千万不能对孩子进行无理的指责,这只会打击孩子,而且有可能让孩子终生对此事有阴影存在。

不贬低

孩子有可能在爸爸妈妈的监督下趴在自己的小书桌上做作业,刚开始还乖乖的,但只要爸爸妈妈一扭头,就开始在作业本上画起小人来。几次督促都没效果,家长可能就失去耐心,也有可能说出“一点都不自觉,我不在你什么事都做不成”这样的话。这就是对孩子的贬低,这个时候的孩子不能完全理解你的话,他只能理解表面意思,在他心理也形成了这样的观点“我不行”。应该怎么做呢?心平气和,不要针对孩子的人格而要针对他的错误方式进行批评“如果你不能在半小时内把作业写完,就赶不上看你最喜欢的动画片了”。

不威胁

孩子在幼儿园或者游乐场经常会这样表现:天晚了,你要叫孩子回家,但孩子显然没玩够,不但对你的话置若罔闻,还顽固地赖在滑梯上不肯下来。你会有什么表现?最后你终于失去了耐心,威胁道“好吧,你不肯回家是吧,那我就把你丢在这儿啦!”这会破坏孩子对你的信任,进而导致孩子焦躁、胆小和易怒,同时也会失去你在他心中的威信,因为你丢下他只是说说而已。你应该在带孩子出门之前,事先把规矩定好。比如“只能玩一个小时,时间到了我会来叫你。到时候不准耍赖、不准哭闹”如果孩子仍不听话,就要让他知道违反规矩要受到怎样的惩罚。当然,这个惩罚可不能只是说说而已,一定要让孩子真正体验到。

正确引导

孩子没听你的话,淋雨生病感冒咳嗽啦,好多家长会这么处理“让你不听我的话,怎么样,生病了吧”。这样的话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以为家长以后会对自己冷酷无情。其实这时候既然没有危及到孩子的生命安全,我们可以正确的引导孩子,让他自己总结一下为什么会这样,让他自己总结“吃一堑,长一智”,能让他在挫折中得到一点启示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

给孩子留面子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你带孩子去商场,孩子看到这东西也想要,看到那东西也想要,不给买就哭。这时候我们的语言一定要注意,在公共场合除了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以外还要给孩子足够的面子“不许哭啦!爱哭鬼才那样耍赖。哭闹是没有用的,想要什么就好好说话,我们商量一下”,你可以让孩子说出为什么,必要的时候家长该让步的就让步,当然,绝对不能的一定坚持说“不”,让他知道,只有表现好,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另外,不要跟孩子讲“你看人家谁谁谁多好,你有人家一半就好啦”“你真让我失望”之类的话,这会让孩子迷失自己,自暴自弃,感觉自己不行。

总之,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一定要细心,多以鼓励、引导为主,把你放在和孩子平等的角度上来谈,而不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