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堂?专家学者们这样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技能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更应是学生生命涌动与发展的平台。

是的,课堂的涵义应该是师生生命的互动,精神提升的场所,在这个氛围中,各自的心灵是平和的、平等的。

学习的三步曲中,课堂教学是关键的一环,笔者认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付出了太多太多的代价,当然这是应该的,但我们忽视了不应该忽视的一个方面——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即使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见到的热热闹闹,大多也把学生当作配角来看待,而且从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年级越高配合得越不好。请看一个五年级上课不爱举手的现象调查分析:

实际情况 所占比例 原因分析

学生 教师

不会 20%学习基础不扎实问题过于难或表述不清

不敢说 40% 心理品质不健全、不自信,耐挫力不够创设的氛围不民主,师生之间情感有距离

不想说40%意识落后,不善于表现自己,对学科或老师没有热情平时对学生激励的导向有问题,对该生的关爱不到位

为此,笔者认为我们教师须做以下方面的努力与探索:

一、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还是传统的授——受模式,优秀学生配合老师的讲,一大批中等生和一些后进生陪读现象,那是对教育对人才的扼杀。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北师大教育学院肖川教授指出其理由是: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为师境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合适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课堂上,我们与学生是平等的,甚至有时需屈尊我们自己——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跪下来看孩子的嘴唇发音,我们慷慨的微笑,我们善解的鼓励,我们关切的注视……将印入学生的心田。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说明,只有在如下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敢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